退出长者模式
“向污染宣战”四大战役 市民能做很多事
发布日期:2014-06-05

  早上8点,市民黄女士锁上家门,戴上新换的3M口罩,准备去乘公交车上班。“去年家里就购买了2只空气净化器,只要有人在,房间里就一定会开。”黄女士告诉记者,自从去年雾霾大规模爆发以来,他们一家就大大减少了户外活动的时间,尽管如此,5岁儿子的鼻炎还是日益严重。

  今天是世界环境日,我国的主题是“向污染宣战”,倡导全社会共同行动,打一场治理污染的攻坚战,努力改善环境质量。

  不仅仅是大气污染治理,我市今年已制定详细计划——建设“生态绿城”。

  “向污染宣战”,不仅是政府行为,更是一场“全民环境保卫战”,需要每一个人形成绿色生活的理念并付诸行动。

  黄女士告诉记者,为了应援“治霾”,她不再每天开车上班,而是改乘公交车。“绿色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哪怕自己上班多花一点时间也值得,如果更多人能这样做,我相信空气质量很快能改善。”

  事实上,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能做的很多。

  市环保局污染防治处处长王荣俊告诉记者,绿色出行不仅是少开车,“开车时,避免冷车启动、减少怠速时间、尽量避免突然加速、选择合适挡位、避免低挡跑高速、 用黏度最低的润滑油、定期更换机油、高速驾驶时不要开窗、轮胎气压要适当,要定期接受机动车尾气检测,老旧机动车应尽量提前办理报废注销手续。”

  此外,市民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减少能源消耗,如改用节能灯泡,随手关灯,购买节能家电,家电不使用时关掉电源,使用空调要适度;减少化学品使用,减少溶剂型油漆、化妆品等的使用,衣物尽量少干洗;多植树、少吸烟、少进行露天烧烤、控制油烟污染,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燃煤量,少燃放或不燃放烟花爆竹,不焚烧垃圾,禁烧秸秆,装修过程中减少尘排放,不进行露天喷漆和粉刷作业;不向公共水域、尤其是景观河道中丢弃杂物等。

  链接:我市打响四大战役

  “生态绿城”建设

  至2020年,我市生态红线区占国土面积将达20%以上,城镇绿化覆盖率40%以上(其中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以上),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

  今年,全市33个生态红线区均统一设立标识、标牌;整治提升8个生态红线区;对4个生态红线区开展生态资源调查;建设西太湖生态观测站。建设5个郊野公园、8条生态廊道、34条生态绿道、3座生态驿站,建设10个城镇公园、17处街旁绿地,全市新增绿地16000亩以上。

  大气污染防治

  严控高污染、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着力优化能源结构,狠抓工业污染治理;加快推进老旧机动车淘汰,加强高污染车辆限行区管理,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开展扬尘综合整治,强化秸秆污染防治,推进油烟污染防治。

  水环境整治

  强化饮用水安全保障;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深化面源污染治理;强化重点断面达标整治;做好太湖应急防控;城区继续实施清水工程。

  土壤、地下水及重金属污染防治

  对关停污染企业原厂址和主要产粮区开展土壤污染调查;完成地下水调查评估相关工作任务;开展电镀企业、铅蓄电池企业整治,做好重金属减排工作。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