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清潭路淹水是“老大难” 8月份有望解决
发布日期:2014-06-09

  已经进入汛期,由市排水管理处负责的城市雨水能力提升一期工程正在加快推进中。

  据了解,这项工程全面完成后,有望解决城市部分低洼区域积水淹水的“老大难”问题。

  给雨水增加出路,还安排支路分流排放

  清潭路由于雨水管线过长,要是碰上持续暴雨天气,路两侧的汇水面积能达到90万平方米。再加上地势低洼等原因,逢雨必淹,一直以让住在周边的居民十分苦恼。

  最近,市排水管理处开始对清潭路进行改造,在木梳路增加雨水通道,新敷设1.2~1.5米管径的雨水管道。在提高雨水管道标准的同时,还将部分雨水分流排放到会馆浜。据介绍,这些措施能分流掉清潭路近四分之一的雨水,极大缓解清潭路及周边的淹水问题。整个工程预计8月完工。

  年初时,排水管理处还实施了会馆浜路雨水管道工程,先改造了清潭六村外围的雨水管线。

  城市雨水能力提升一期工程明年完成

  记者了解到,我市的城市雨水能力提升一期工程是从去年启动的,预计2015年完成。重点有5个方面的建设,一是铁路立交地道排涝能力提升。对晋陵路、永宁路、健身路等18座下穿式铁路立交雨水泵站改造。

  二是城市低洼积水道路雨水系统改造。对低洼积水严重的工舍路、罗汉路等8条道路,常金大桥等6座运河大桥及工人新村一社区、浦北地区等12个易涝区域涉及的市政雨水系统改造提升。

  三是合流制区域排水综合治理。分别对龙游河、杨家花园及部分城中村实施污水截流。对位于后塘河、双桥浜等30个现有污水截流系统进行改造提升。

  四是排水防涝监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增强市内涝应急救援抢险的能力,主要包括水情雨情监测系统、排水防涝调度应急指挥系统等建设。

  五是暴雨径流调控和初雨治理。包括初雨旋流快滤处理工程、雨水储存示范工程、绿色雨水设施建设等。

  本月开始运行排水防涝监控指挥平台

  去年,我市已完成了常金大桥、东方大桥等6座运河大桥的雨水管道改造。

  今年计划实施23项工程建设。目前,已完成青洋路立交泵站提升、红梅路雨水改造、清潭六村出水管改造等4项工程。

  正在实施的有五星、戚月线、永宁路、晋陵路等5项立交泵站能力提升工程;工人新村一社区、木梳路、健身路斗巷等4项低洼地涉及的市政雨水管道改造;大圩沟、杨家花园等2项污水截流工程。而工人新村二社区、浦前东路、新闸立交泵站等第二批工程将会在汛期后进场施工。

  此外,排水防涝监控指挥平台会在这个月调试运行,将增强城市排水防涝应急保障能力。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