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名检察一线干警被评为“守护公平正义使者” |
发布日期:2014-06-30 |
引子 比太阳还要光辉的,是公平和正义。 从今年3月起,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常州市检察机关开展先进典型推选及集中宣传活动。经两级院推荐,并经常州市检察院党组审核考察,共有10名干警被评选为“守护公平正义使者”。 近日,本报记者走近这10位奋战在检察一线的干警,感受他们用智慧擦亮金色的天平,用激情燃烧正义的力量。系列报道“守护公平正义使者”从今天起陆续推出。欢迎你来对他们“品头论足”。 常州市检察院反贪局干警周海兵办案善于从细节入手,让审讯对象从抗拒到配合 为寻证据,他盯着监控录像看了一夜 栏目:守护公平正义使者 市检察院反贪局里的年轻人几乎都有绰号,周海兵却没有。很难找到一个词,能准确地代表他的主要特征。他坚定、可靠、可信;他朴实、细致、好学;他办案善于从细节入手,以情动人,让审讯对象放下戒心,从抗拒到配合,最终交待问题。 在市检察院“检察官之家”走廊墙壁上,展示着周海兵的两幅书法作品:“和风细雨”、“人间正道是沧桑”。 周海兵爱好书法,来反贪局之前,在工作之余的闲暇时光,他最喜欢的事就是摊开笔砚,挥洒墨香。到了反贪局工作后,高高的案卷几乎占据了他所有的时间,同事们再也没有看见过他写字。 细节入手,他参与协助的第一个案件成功突破 参加检察工作整整十年了,周海兵却依然记得自己参与协助的第一个案件。 2004年,26岁的周海兵考入检察院,在警务处工作。那时的法警除了负责安保,另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协助反贪局办案。 2005年,某环保部门综合科科长薛某因涉嫌受贿被查处,审讯进行了三四天,薛某始终闭口不言,市院临时指派周海兵协助另一位反贪局干警对其进行审讯。 “当时他形神憔悴,问他什么,都只是摇头。”周海兵看着薛某,温和地建议说,“你先睡一会吧。” 薛某趴在审讯室的桌子上,一睡就是两小时。醒来时,他一眼就看到周海兵和同事还坐在原位,静静地等着。薛某倔强的眼神立即柔软了。当天,他就向两位干警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 此案的成功突破,使周海兵对反贪工作的兴趣和信心大增。 为了实现职业理想,周海兵开始自学法律本科,并于2006年一次性通过司法考试。2009年。周海兵他被任命为书记员。2011年7月,周海兵如愿进入反贪局。 为寻证据,盯着嫌疑人家门口的监控录像看了一夜 2012年上半年,市院立案查处了冯某某贪污、受贿案。 刚开始审讯时,冯某某拒不配合,侦破工作一时陷入僵局。 周海兵了解到冯某某平素小心谨慎,此时却态度强硬,很可能是提前与行贿人建立了攻守同盟,所以有恃无恐。周海兵立即与同事从外围着手,调取了案发前冯某某家门口的全部监控录像。 对着录像,周海兵不眠不休地盯着看了一整个晚上,终于发现了冯某某与行贿人会面的证据。冯在送客时,看到家门口有监控,还曾捡起路边的石头砸向摄像头。 这一发现,驳斥了冯某某的狡辩,也瓦解了他心中的壁垒,他开始逐步交代自己的问题。半年后,冯某某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 在周海兵眼中,反贪工作是一个从无到有、逐渐积累的过程。从一条线索到证据确凿,从一个证人到串案、窝案,从一张白纸到十多本卷宗,证人从毫不配合到全盘托出,嫌疑人从侥幸心理到认罪伏法……这个不断更迭的过程是一座座山峰,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充实,才能逐一翻越。 爸爸去哪了?住院的女儿委屈地说,他总是在工作 2013年7月,周海兵被指派承办原苏南土地整理中心主任庄某某贪污、受贿案。 庄某某刚被刑拘,就因急性肾炎住院治疗。周海兵得知后,与同事一起带着鲜花、水果到医院看望庄某某,嘱咐他安心养病。庄某某出院前,他又到看守所与民警沟通,请他们在饮食、洗澡等方面多加照顾,关心其身体情况。周海兵的关怀让庄某某十分感动。在审判阶段的公开庭上,庄某某面对多名媒体记者和在场旁听群众深刻悔罪,并真诚告诫公务人员“别走我的老路”。 同样是这个7月,周海兵的女儿也因肺炎住院,他直到女儿住院一个多星期后,才匆匆到病房看望女儿,没多久就又回到了工作岗位。同病房的人打趣地问这个7岁的小女孩: “你家有几口人呀?” 女孩答道:“4口人,外公,外婆,妈妈和我。” “爸爸去哪儿了?” 女孩过了一会儿才小声说:“他总是在工作。” 妻子将女儿的这个小插曲告诉周海兵之后,他沉默了很久。对家人欠下的情,他不敢承诺说什么时候能还。 2013年的夏天,在市院开展的矿山资源开采领域职务犯罪专项行动中,周海兵承办及参办的案件共查处了7件7人,并由此在全市范围内带出了窝案、串案共14件14人,涉案金额达1400多万元,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 天宁区法院未检科科长吴敏在她的工作日志中写道:我希望靠自己的力量,用一颗真诚无私的心 帮助那些迷失的少年,找回最好的自己 儿童教育学家多萝茜·洛·诺尔特曾这样阐释有关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 市天宁区法院未检科科长吴敏在她的工作日志中写道:“我希望靠自己的力量,用一颗真诚无私的心,帮助那些在花季迷失的少年,让他们能够在最美的青春,找回最好的自己!为了能实现这个愿望,我愿意努力,千千万万次。” 他离开基地的时候,她带着一堆书给他送别 16岁的小磊是天宁区新希望社会实践基地的学员。这个因盗窃而入驻基地的小伙子刚来时,无论是工作人员与他谈心,还是同住学员和他交流,他始终一言不发。 吴敏发现了这一情况,经常过来找他谈心,生活上更是无微不至:夏夜怕他被蚊虫咬,她为熟睡的小磊点上一盏蚊香;下雨的周末,她陪着生病的小磊在医院挂水;团圆的中秋,她陪小磊一起在食堂吃团圆饭。 渐渐地,小磊的笑容开始多了,深刻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并积极向被害人赔礼道歉。最终,天宁区人民检察院对他做出了不起诉处理。 小磊离开基地的那一天,吴敏带着一堆书来给他送别,《方法总比问题多》、《思路决定出路》、《阳光心态,幸福人生》……每一本都充满了对他未来的期许和祝愿。 小磊一本本地读着书名,读一本就看吴敏一眼:“检察官阿姨,今天,是我‘毕业’的日子,以后我一定会用功读书,努力做事。你就放心吧。” 花季少女梦想成真,走错的那一步永远被封存 2013年,吴敏办理了小华涉嫌职务侵占一案。出于女检察官特有的细心,吴敏在审查案件的过程中,详细地了解了小华的成长环境与犯罪原因。 吴敏发现,这个年仅17岁的少女本质并不坏,只是一时的行差踏错而已,需要一个“领路人”帮助她走出泥潭。 吴敏决定为她做点什么:在讯问小华时,她联系小华妈妈到场,消除小华内心的恐惧;积极联系法律援助机构,让他们指派有责任心、有爱心的律师为小华提供辩护;努力搭建平台,促成小华家属与被害单位达成和解,劝说他们给孩子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在庭审中建议法官对其适用非监禁刑,为小华提供了一个重新踏上社会的良好平台…… 在吴敏的努力下,小华的案件材料已被封存,目前还在服刑,不久有望“无痕迹”重返社会。 “吴阿姨,谢谢您,是您帮助我把这个人生的污点作为新的起点!”看着小华发来的微信,笑容溢满了吴敏的眼梢。 不是孤儿的“孤儿”,从她那里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佳佳是个可怜的孩子,3岁时,父母离了婚。爸爸屡次被捕入狱,至今仍关在监狱之中,妈妈又因为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佳佳成了一个不是孤儿的“孤儿”。 年幼的佳佳患上了抑郁症,手腕上那一道道自残留下的伤疤,让吴敏看得无比心疼,她发誓要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烈日酷暑下,吴敏四处奔走,联合天宁法院少年庭、街道、民政等部门,为佳佳安排临时监护人,解决她的生活费等问题;吴敏还积极与学校联系,说明情况,希望校方给佳佳一个复学的机会;在拿到国家心理学二级资格证书后,吴敏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开导佳佳,教给她一个个让自己开心的“小秘诀”;吴敏还特地让佳佳的母亲写信,让她知道妈妈的爱一直都在…… 佳佳慢慢开朗了,跟吴敏走得越来越近。今年三八妇女节的时候,佳佳提出要给检察官阿姨一个礼物。 “佳佳背上书包去上学,就是给阿姨最好的礼物。”当佳佳知道吴敏最想要的“礼物”时,她跟吴敏拉钩保证,一定会重新背上书包,回到学校好好学习,等待妈妈的归来。 自从2010年专为未成年涉罪人员构建的天宁区新希望社会实践基地成立以来,45岁的吴敏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未成年的犯罪嫌疑人。如今,基地已经与14家企业搭建了检企合作平台,并开展了“常检新航”青少年心理援助及公益救助等活动,让这些未成年的涉罪人员在法律、生活、心理等方方面面,都受到关心和爱护。 “我只是想帮助迷途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让濒临破碎的家庭重新找回往日的温馨。”吴敏说,她最愿意看到的是,基地里的孩子个个都带着爱和希望离开,重新回归正常的生活。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