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写给“亲心”80后社区民警潘庆叶的一封信
发布日期:2014-07-01

 

 

 

  “丈夫早逝、儿子致残,日夜在痛苦中思索的我,眼泪成了一片苦海……然而,在人生的旅途中,我遇到了一个人——他就是湟里派出所民警潘庆叶。”

  这是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芸渎村的一位母亲写的感谢信。一段“警民亲”的故事因为这封信,让我们看到“80后”民警潘庆叶默默无闻的做人、做事,“认真工作,多站在老百姓的立场考虑,没想到他们会如此感激。”潘庆叶憨厚的说。

  这个孩子有“超能力”

  2012年12月,从交警转换成社区民警的潘庆叶,为了尽快让自己适应工作,最“接地气”的做法就是在辖区内入户走访、摸排情况。一段时间下来,有一个“孩子”引起了潘庆叶的注意,说他是个“孩子”那是村里人的说法,实际上这个名叫“杰杰”的人已经30出头了。因为从小身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杰杰每天的乐趣就是街头乱逛,蹲在小店门口孤独的看着人来人往。

  和杰杰的相遇,是2013年的夏天。农村不像城市的社区,紧挨着的邻居根本不是按照顺序的门牌号,要摸清家在哪、几个口人?还真不是容易的事儿。就在潘庆叶头疼的时候,村里人给他支了一招:去找杰杰,他都清楚。

  “他真的都知道!”潘庆叶惊喜的发现杰杰超乎常人的记忆力和观察力,芸渎村200多户人家,叫啥名字、住在哪儿,家里几个人他都“门儿清”。有了杰杰的帮助,潘庆叶的入户调查就顺利了很多。

  看着晒得黝黑,衣服被汗水浸湿的杰杰,一个念头出现在潘庆叶的脑中,给他送几件自己没穿过的衣服吧。

  一个芒果、几件衣服也有“超能力”

  当天潘庆叶把杰杰送回家的时候,把车后座的芒果顺道给了这个“孩子”吃。不曾想,这芒果却也有“超能力”。

  “当我儿子双手捧回芒果时,他笑得合不拢嘴,一直问我那个民警为什么待我这么好?他真是个好人……”杰杰的母亲蒋女士告诉记者,许多年来,社会上有一些人看不起杰杰,并经常对他冷言冷语和嘲笑。突然儿子得到一个民警的尊重和关爱,让他们母子俩的心田流进了暖流。

  这一切潘庆叶都不知道,他想的是如何送衣服又不伤害到蒋某女士的自尊心。多番打听,潘庆叶了解到派出所的一名辅警和杰杰家有交情,于是就让辅警去问问蒋某是否介意。当得到同意的答复后,潘庆叶立马收拾出多件衣服让辅警送过去。

  “你看,送来的都是新衣服,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了。”蒋女士从衣柜了拿出几件T恤,她清楚的记得这是今年5月27日下午潘庆叶来芸渎村办事,特意送来的6件新衣服,给杰杰夏天备用,“还有这件棉大衣,2月份潘庆叶看到杰杰衣服单薄,就立马送了过来。”

  一个“忙”也有多重含义

  一回生二回熟,潘庆叶去芸渎村办事时只要看见杰杰,就会提醒他别走远早点回家,而杰杰也会不客气的打招呼:“小潘!”

  去年冬天,潘庆叶突然接到了蒋女士电话,电话那头她哭泣的说杰杰又发脾气了。有时受到朋友的嘲讽,杰杰无法接受就会把怨气撒在母亲那,有时候还会疯狂的打几下。这么多年蒋女士默默忍受了很多,也绝望过,而现在她觉得有个人可以帮忙。

  潘庆叶立马赶到蒋女士家,一直等到晚上杰杰回家后,对他进行了教育:“妈妈对你好不?你应该保护她,而不是伤害。”杰杰还是很听小潘的话,当即承认了错误。

  为了表达心中的感谢,蒋女士总想把田里种的新鲜菜送给潘庆叶。只要有段时间潘庆叶不来,她还会打电话邀请潘庆叶吃饭,但潘庆叶总是很忙。“忙,其实是不敢去,我怎么好拿她的东西呢?”潘庆叶说。

  实际上,潘庆叶也真的很忙。在农村要和老百姓聊上天,必须得等到晚上人从田里回来后。细心的潘庆叶总是等到人家烧好晚饭后才进行入户走访。一个晚上走访下来,回到家已是深夜。

  “他现在是湟里派出所社区工作的顶梁柱。”湟里派出所教导员臧华忠说,社区工作强度很大、也是民生警务工作的重要内容,潘庆叶虽然社区工作不到2年,但能扛得住、做得好,“百姓需要的就是这样能‘亲心’的好警察。”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