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评论】我节俭我快乐:从无奈到习惯 |
发布日期:2014-07-01 |
我赞同“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这一着名的是非判断。浪费,显然是对使用价值的无意义损毁,是对劳动者汗水的糟蹋,是对人类神圣伟大的劳动的亵渎,是对珍贵自然资源的戕害,也是对子孙后代的严重不负责任。贪污所得,来得容易,挥霍赃款,不会心疼,必也伴随浪费。所以贪污是双重犯罪。 对于人类来说,最大的浪费是战争。每一场战争,都是一场巨大的价值废灭。人类需要学会远离战争,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至少不能再“君王一怒,血流成河”。对于国家来说,最多的浪费是重复建设、豆腐渣工程、烂尾工程、形象工程、短命工程、无制约的三公消费。中央“八项规定”需要坚决落实,“反四风”需要进行到底。对于更多的个人来说,生活中的浪费多是不知不觉的。虽然个人的浪费数量相对较小,但是“个人”的人数多达13亿,滴水最终可以汇成滔滔江河,所以提倡个人节俭,意义同样不可小觑。 浪费的对立面,是节俭。节俭,是无可争议的美德,尽管有时,节俭也许是无奈的。我相信,低保户、特困户是节俭的,所有低收入个人或家庭,生活都会是节俭的,所谓恨不得“一文钱分成两瓣用”。真正十指沾泥、挥洒汗水的劳动者,深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多有节俭的美德。事实上,30多年前,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你不节俭,行吗?生产队分的粮食不够吃,一旦浪费,则更不够吃,甚至馊饭馊粥也没少品尝。市社科联副主席罗曾在常州网发博文,问到还有谁舔过碗盘?顷刻荡起圈圈涟漪,年长博友们纷纷回忆当年饭毕舔碗盘的日子。那些年,衣服是母亲买布缝的;买布要布票,衣服自然穿到补丁摞补丁。鞋子是母亲用碎布做的,一年只有一双,能不节省吗?下地劳动时自然要尽量赤着脚。 显然,呼吁节俭,丰衣足食的当今,要比缺吃少穿的过去,更有实践意义;对中上收入者、已经富起来的人,比生存在贫困线以下者,更有实际意义。然而节俭也可以成为一种习惯,从物质匮乏时代的“无奈节俭”,到丰衣足食时代的“习惯节俭”。譬如,随手关掉无人水电(电灯、电扇、电视、电热水器、空调等等);冬天的空调不必温度开得太高,宁可多穿点衣服;夏天的空调不必开得太低,以致要多加衣服才不致于受凉;尽量不用一次性木筷、一次性纸杯,洗手后用毛巾擦或自然晾干而尽量不用纸巾;办公室走廊可以不开灯或开尽量少的灯,办公区灯的密度可以适当降低,刺眼的灯光也不舒服。再如,洗汰的水可以冲洗马桶;洗衣机的烘干功能少用,宁可让阳光来照射;废旧报纸箱盒收集起来去卖掉。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节俭习惯,更有助于健康,减少疾病和痛苦,而且进一步循环节省了医药资源。譬如,抽烟伤肺,酗酒伤肝,都是花钱买病,然后花钱治病,反复浪费。如果把抽烟的钱拿来用积极的方式提高精神生活质量,把酗酒的钱拿来提高物质生活质量,就可以提高健康水平,节约医药资源。自助餐是一种十分浪费的消费方式,由于自助餐价格的高昂,消费时常想“把老本扳回来”,就先饿一下以致“扶着墙进餐厅”,然后海吃海喝,胃撑肠胀,以致“扶着墙出餐厅”,这般一饥一撑,轮番伤害身体,况且吃下去的未必能消化,消化的未必能吸收,吸收的未必有益处,真乃浪费多多也。 还有一种浪费是不经意的。譬如,上班路途并不远,或者单位有班车,却要开车上班,十几万的车子是一笔开销,每年的护养油费是开销,违规违章被处罚又是开销,堵路等待心情不爽以及停车困难到处寻觅,也是无形开销,而且占据道路资源、公共场地资源。如果步行、或骑自行车上班,不但堵路情况好得多,同时锻炼了身体,愉悦了身心,一路欣赏阳光朝露花草树木,多好啊。再如,去健身房锻炼,不如去公园锻炼。前者费钱不说,还得守时,而且环境的空气质量也很难说;后者免费,随时随意,而且是天然氧舱,环境优美,树影婆娑,鲜花缤纷,绿草茵茵,鸟鸣啁啾,水波荡漾,多么惬意啊。公园里锻炼器材多的是,何况还可以散步、劲走或跑步,放风筝。 不管怎样,在保持生活舒畅随意的同时,带一点节俭意识,会形成良性循环,节约复节约。如果肆意浪费,会造成恶性循环,浪费复浪费。细细想来,大家都会体验多多。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