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归侨的人生信条:活着一天 就要行善一天 |
发布日期:2014-07-11 |
曾经出资200万元捐助夕阳红康乐中心,曾经连续五年出资在省前中设立助学基金,曾经帮助过无数遇到困难的人,不管是印尼的乡邻还是常州的乡亲…… 这一次,88岁的印尼归侨戴安民又有爱心之举:7月2日,他专程请来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提出了捐献器官的想法。他说:“只要我活着一天,就要行一天的善。我看过资料,如果我捐献器官,至少可以挽救两位病人。如果能如愿,这可是最大的善行啊!” 诚信、友善,让他好运常伴 今年春节前,在外漂泊60多年后,印尼华侨戴安民终于回到了故乡定居。 戴安民是个有故事的人,原籍邹区戴庄村的他,上世纪50年代便背井离乡。之后,他辗转香港、越南、台湾等地,并在印尼成就了事业。 在许多人眼里,这是一部浸满血泪的辛酸史,但在戴安民看来,自己的人生并没有太多波折,时时有贵人相助、好运相随。沉浸在往事中的戴安民,带着安详的微笑总结自己的人生际遇:“只要做到诚信、友善,好运一定会陪伴着你。” 关于诚信,戴安民常跟儿孙们说起这样一件事: 那是刚到香港的第二年,他在一家印染厂当技术工人,每天早上习惯去附近报亭花2毛钱买报纸。有天晚上,他掏出口袋里的钱,发现报亭老板多找了5块钱。当时,一名普通工人的月工资只有30元,但他没有一丝犹豫,立即出门还了5块钱。 在老板的感谢声中,报亭边的一位老人注意到了戴安民。看出这是个诚实的小伙,老人力邀他去自己独居的别墅同住。无法推辞老人的好意,戴安民提出每月付房租,才答应搬进了别墅。此后,先后有9位前往香港无处落脚的乡亲,由他作保住进别墅,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 因为诚信,他把采购所得的5000美元佣金交给法国老板,这位老板不仅在年底把5000美金还给了他,还加了1000美金;因为诚信,他有了很多朋友,逢上什么困难都有朋友愿意出手帮忙;因为诚信,几位银行业的朋友主动提出借钱给他开公司,他在2年内还清了原计划5年还完的100万美元借款;还是因为诚信,许多企业家不仅愿意跟他合作,还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新客户…… 为善最乐,是他一生的信条 22岁离家,家乡始终藏在戴安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离家时,母亲亲手缝的那双布袜早已破得不成样子,但他始终舍不得扔掉;家中的三个儿女,不知道他们已经长得多高、是不是遇上困难?愧对老人、愧对儿女,戴安民唯一能做的,就是老别家之老、幼别家之幼。 回乡前,戴安民处理掉了大半生在印尼创下的产业,工厂、别墅……几乎是半卖半送,家中的物品也尽数送给了周围的贫家。漂洋过海而来的物件中,有一大叠当地报纸,记录的都是他的善举。 他经常去万隆的一家敬老院,除了捐款外,还送去蒸鸡饭、日用品、老人们爱吃的零食;他是当地孤儿院的常客,经常带着爱心包裹去看望;他连续10年向万隆淳力良安福利基金捐款,每年1万多元…… 事实上,戴安民的善行远不止报纸上报道的这些。在印尼万隆的居所,附近的乡邻都知道这位来自中国的善人戴爷爷,家里逢到什么急难,只要找他,一定会得到帮助。几天前,印尼的司机打来电话,说乡邻们都非常想念他,时常念叨这位善良的老人。 让老人遗憾的是,清洁工以为这一摞当地报纸是废品,前一阵把大部分扔了。老人说,带回这些报纸并非沽名钓誉,而是将之作为给儿孙们的精神礼物,并用家训勉励他们:“清白接前,诗书传后。”他还要告诉孩子们自己一生的信条:为善最乐。 造福桑梓,他把爱洒向乡亲 时局的变化,戴安民回家的梦想曾经从渴望变为绝望。所以,当1983年他重回故土,听到熟悉的乡音,心中的狂喜一般人无法体会。1984年,在他的帮助下,常州的镍网产品成功打入印尼市场;1997年,他在印尼开办了武进纺织机械厂。 少小离家老大回,自从第一次回到故土,戴安民几乎每年都要回家。除了探望亲人外,更多的是为本地企业走出国门牵线搭桥。几十年的艰苦奋斗,让他手头有了一定的积蓄,为家乡人办点实事的念头,始终在他的心头萦绕。 2006年,老人80岁。过生日的时候,他向武进侨务部门的同志提出,希望为本地敬老院捐款。通过侨务部门的介绍,他向夕阳红康乐中心一次性无偿捐赠200万元,用于夕阳红的扩建。为感谢他的慷慨,夕阳红新建的公寓楼命名为“安民楼”。现在,逢着天气好的时候,他会去夕阳红走一走,看看那里的老人们。去年,儿女们给他买了一个健身拍,他用着觉得挺好,就买了100个送给老人们。 从离开家乡起,他一直有每天早上看新闻的习惯。每次看到新闻里有人需要帮助,他总是立即伸出援手。有一次,他听说常州红梅新村有位老人重病,家境十分贫困,他让儿子带着找上了门。听说老人的病与自己类似,他不仅送上1000元,还留下了德国医生专门给他配的药。一年冬天,他从报纸上了解到,有位独居的贫困老人想要一条被子、一台取暖器,与报社联系后,他买了20条被子、10台取暖器,请报社帮忙送给最需要的人。后来,他又买了60条被子送到社区,请社区帮忙转给贫困家庭。 许多人通过媒体知道了戴安民的名字,一些人找上门来,希望得到他的帮助。戴安民很有原则:对于真正有需要的人,他一定慷慨解囊;如果日子过得去,他就以自己的经历给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 生命不息,将善行进行到底 每年的暑假,都是戴安民的“丰收季”:从2010年开始,他在省前中设立“安民助学基金”,每名学生每年资助2000元,到目前共有60多名学生受助。学生们考上了大学,纷纷来向戴爷爷报喜,老人心里高兴,还不忘嘱咐这些孩子:“如果上大学有困难,爷爷来帮你们!” 同样考取大学的,还有一位连续多年受戴安民资助的印尼女孩。今年暑假后,这个女孩即将来中国留学,第一站就要来拜望恩人戴爷爷。戴安民已经想好了,女孩学成回国,要建议她去当地中文新闻社工作,让华人的第三代、第四代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 回到家乡的日子温馨而安定,儿女们个个孝顺,也支持老人行善,唯一的分歧在于老人的节俭。这几年,戴安民已经送出了几十条被子,但他自己的被子用了多年舍不得换。 3年前,戴安民在常州三院接受眼科手术,期间有媒体采访他,医护人员们由此得知,这位朴素的老人原来有这么多动人故事。出院前,病区主任郑中伟专程给老人送了两件新衬衫,“明天出院,请您一定换上新衬衫,您的衬衫领子都破成什么样了!” 前不久,戴安民看到了这样一条新闻:全国有29万人在等待器官移植。当时,他就动了捐献器官的念头。听区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说,捐献器官需要家人的支持,他说,他会尽力做通儿女们的工作。 “只要活着一天,就要行善一天。如果死了还能造福他人,这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啊!”老人笑着说。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