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学子调研——寻访国家级“非遗”常州梳篦 |
发布日期:2014-07-23 |
“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常州梳篦以它特有的文化底蕴,沉淀着纯粹的民风,吸引着一群传统的追寻者。近日,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几位理工科的大学生寻访了常州市篦箕巷等地,他们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实地调研了常州梳篦文化的发展之路。 走访篦箕巷,参观常州梳篦博物馆,拜访传统手工艺人,南航实践团队探寻了古老的梳篦手工艺文化,见证了常州梳篦从辉煌到没落的发展过程。没有扰人的机器轰鸣,几块教室大小的车间,几个临近花甲却身怀绝技的老人,几座传统简单的木质工具。在参观梳篦博物馆生产车间的过程中,队员发现工匠们普遍年逾四旬,制作篦箕的许多道工序正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现在没的人可以教,既辛苦又挣不到钱,等两年我干不动了,就退休了。”一位编楂的手工艺人叹息道。 结束了梳篦博物馆的参观后,实践团队在新北万达广场和红梅公园累计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了解了常州梳篦的受关注程度和市场现状,并走访了篦箕巷及南大街的各大梳篦营销商。队员们了解到,作为常州市文化的特色象征,梳篦的受关注度并不高,甚至有人表示从未听说过常州梳篦。近年来,梳篦的销售也是举步维艰。由于梳篦受到纯手工制作的局限性,价格从实用性角度普遍超过人们的承受范围,再加上多种现代化机械和化工产品正在不断取代传统的加工器具和用料,使的最具特色的梳篦传统手工艺难以为继。 实践活动结束后,南航的大学生们对于梳篦的传承发展也有自己的看法。以梳篦为代表的传统手工艺是代代沿袭而来的,但在其风格和造型上也需要不断加以改进,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消费心理和审美喜好。“可以结合最近的世界杯,青奥会等主题,设计更多像青奥吉祥物,球队球星等加入了现代化元素的造型,在保留其传统韵味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实践团队还希望政府能在常州梳篦的非遗保护上能加大扶持力度,梳篦厂有限公司也应该尽可能提高员工薪资,以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保留住精湛的技艺,让常州梳篦这一国家级“非遗”紧跟时代的步伐,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