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参观体验无障碍设施 呼吁社会关注残疾人 |
发布日期:2014-08-14 |
8月11日是第五个全国“肢残人活动日”,也是《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实施两周年。当天上午,市肢残人协会组织全市20多位肢残人士对我市医院、体育场馆、交通枢纽以及公园等场所的无障碍设施进行了参观体验。 肢体残疾人生活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出行难。近年来,溧阳许多地方都进行了无障碍设施改造,为残疾人出行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 市妇幼保健院专门为残疾人士开设了挂号、收费专用窗口,以及残疾人专用服务台。在体育馆以及高铁站,从进入场馆开始,一路上都有明显的指示牌。坡道、电梯等设施使用起来方便顺手。而在燕山公园,专为残疾人士划设的停车位也十分引人注意。与普通停车位相比,这类停车位在两车之间隔开了更宽的距离,方便轮椅停放。地面也有凸起标志,表示提醒。 陶建平是溧阳最早一批拿到驾照的残疾人之一,现在也拥有了自己的私家车。他告诉记者,这种为残疾人专划的停车位在全市并不多见,自己有时一个人出门就会被卡在车子里。这里的停车位建设很人性化,真正考虑到了残疾人的需求。 目前,溧阳无障碍设施日趋完备,但残疾人出行过程中还是会遇到不少困难。马建芳是一位肢残人士,平时有时靠拐杖出行,有时坐轮椅。坐轮椅的时候最怕遇到的就是台阶。“一看到台阶,自己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除非身边有人能够帮忙推一把,否则只能干着急。”马建芳说,“我去过不少地方,发现地面瓷砖都不防滑,拐杖底部没有防滑装置,如果地面有水,很容易摔跤。”另一位肢残人士也告诉记者:“我平时很少一个人出门,总要由家里人陪着。逛公园这种消遣基本没有,其实还是没有安全感,在路上也不太放心。” 目前溧阳登记在册的残疾人共有17127名,其中肢体残疾的有10232人,占总数的60%。 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大部分人表示并不了解残疾人,也没有特别关注过。市汇众社义工协会会员彭莺表示,她一直在关注残疾人这个群体,深知他们生活中的不便。她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关心残疾人。“比如说盲道,对于正常人来说,这可能并没有意义,但对于视力有障碍的人,盲道就是他们的行走方式,我们不能因图自己一时方便而占了别人的道路。”义工协会会员王阿荣也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志愿者,自己一直在尽自己能力帮助他人。“尤其对于残疾人这部分弱势群体,还是要各相关部门以及所有的市民共同关注,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和正常人一样的‘无障碍’。”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