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未成年人"8礼规范":喂饭玩手机这些都要不得
发布日期:2014-04-01

  长大上桌只顾埋头翻看手机

  ———全市未成年人“8礼规范”养成教育系列报道·餐饮之礼篇

  在酒店大餐厅,孩子一边吃饭,一边与小伙伴追逐玩闹;

  家里饭桌前,用筷子在一碗芹菜炒肉丝里翻来翻去挑拣肉丝;

  节假日,和爷爷奶奶一大家人在一起吃饭,只顾低头盯住手机……

  这样的情形,已屡见不鲜。

  “说到底,家长有责任,孩子的这些坏习惯都是从小惯出来的。”陈艺萍作为母亲,日前向记者坦承,她儿子在上小学前,吃饭要爷爷奶奶哄着喂,一边吃一边玩,还得端着饭菜一路跟着他,久而久之养成了一身坏毛病。“现在儿子上三年级,晚上老是回家喊中午吃不饱,我一问老师,原来他在学校吃饭也不定心,边吃边和小朋友玩闹,来不及吃就不吃了,怎么能吃得饱呢?”

  最近一个学期,陈艺萍每晚在家矫正孩子的不良餐饮习惯,规定他吃饭时不准下地、不准大声说话、不准挑食、不准到菜碗里挑拣,“但效果并不是很好,多年养成的坏习惯,纠正过来挺难的。”

  记者还了解到,有同感的家长不在少数。其中,就有当初任由孩子满地走、端着饭碗追着喂饭的爷爷奶奶,如今很生气——因为孩子大了,再和爷爷奶奶一起吃饭时,却只顾埋头看手机。

  高一学生朱雨琦去年暑假赴美国游学半个月。他回忆,曾有好几次让他无地自容。“回国前一个晚上,我们同学几个去中餐馆吃饭,交流感想心得大家都兴致很高。”他说,“但是很快服务员就走过来,小声要求我们放低音量,告诉我们已经有其他客人抱怨,影响了他们就餐。”

  朱雨琦说,这给他好好上了一课。回国后,他每次外出就餐都会注意小声说话,并时常提醒同行的人。

  采访中,还有市民对记者说,不要小看一个人的吃相,过去,年轻人学徒,第一关就是吃饭,规矩可大了,不但不能吃出声音,筷子只能伸向自己面前的碗边菜,同时还要在师傅一碗吃完时主动接过碗去盛饭,自己还要在师傅之前吃完,把碗筷送到灶间去,最好再洗干净。

  不少人都认为,这些礼节真的很重要,它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吃饭本身,它能够培养人。

  对此,《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试行)》中,作出了明确要求:

  3-6岁(幼儿园阶段)

  1.饭前洗手,饭后洗手、擦嘴。

  2.学会使用餐具,自己吃饭,不撒食物。

  3.吃饭时不吵闹,不独占食物。

  4.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挑食。

  7-12岁(小学阶段)

  1.吃饭时不咂嘴,不口含食物说话。

  2.夹菜时不在盘中挑拣。

  3.等候家人一起吃饭。

  4.在公共场所就餐时不追逐嬉闹。

  13-15岁(初中阶段)

  1.在公共场所就餐时不大声喧哗。

  2.适量盛取食物,不剩饭、不剩菜。

  3.就餐时保持餐桌、地面整洁。

  4.在学校食堂用餐后,主动整理归放餐具。

  16-18岁(高中阶段)

  1.用餐时先请长辈、客人就座再动筷。

  2.为别人夹菜要用公筷。

  3.尽量不起身夹菜。

  4.提前离席,向长辈、客人礼貌打招呼。

  5.在饭店用餐时,吃不完的食物要打包。

  餐饮之礼目标

  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唐文竹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