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名士第一巷”,看见时光 |
发布日期:2019-04-30 来源:常州晚报 |
一条青果巷,半部常州史。作为常州市区保存最为完整、最负盛名的古街巷,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历经七年匠心修缮,主巷两侧20个组团已基本修缮完成,初步打造成为“江南院落集萃地、传统文化展示窗、现代文创旗舰港”。
当晚,由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市委宣传部、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2019江苏运河名城大型诗会”首场活动在青果巷举行,江苏运河沿线11座城市的广播电视主持人同台亮相,紧扣运河红色文化、运河工商文化、运河名人文化三大主题,以诗朗诵、音诗画、歌舞、群诵、快闪视频、VCR短片、互动飞花令、全息舞蹈等演出形式,为观众带来了异彩纷呈的视听感受,展示江苏运河城市的风采。市领导陈涛、陈正春参加诗会。
在这里,看见叠加的历史、流淌的时光 青果巷街区内有1处全国文保单位、4处省级文保单位、6处市级文保单位、17处历史建筑,遗存古井10多口,保护修缮工程涉及的范围占地约12.6万平方米,本次开放范围集中在青果巷主巷两侧,约3万平方米。 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总设计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住建部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家文物局专家组专家朱光亚介绍,青果巷摒弃了大修大建、粗放型的修缮方式,采用“微循环、渐进式、小规模”的集约化修缮方式,同时保留沿街半实半虚的风格,突出读书地和居住地的特色,让市民们在这里能找到记忆中的老常州。 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修缮方案参与者、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遗产院副院长胡石说,这次青果巷修缮的一个重点就是活态传承。青果巷历史上一直都是居民区,有生活气息,且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有不断叠加的历史痕迹。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个区域的公共化和开放性是大势所趋。“因此修缮的过程中,根据我们现场看到的、所掌握的历史资料,以及现场施工中发现的证据,展示青果巷居民生活的气息,还原历史真实状态。” “我们这次修缮的基本态度就是把青果巷历史中不断沉积的痕迹承袭下来,让市民们‘看见时光’,让青果巷成为一个活的街区和市民会客厅。”胡石说。 文旅商业和谐共生,传承青果巷所体现的城市精神 作为一条既有修旧如旧的古建筑、又还原老城市井常态、还融合了文化业态体验的古巷,青果巷将探索文化、旅游、商业和谐共生的发展之路,打造全民共享的常州文创产业“旗舰港”。 今年63岁的陈新是青果巷原住民,对青果巷的感情格外深厚。“直到现在,青果巷都是老街坊们聊天、回忆的主题。”在古巷内走走停停,陈新感慨万分:青果巷从形态上比较贴近我小时候看到的面貌,不过,从神韵上看,青果巷所体现的常州城市精神如何继续传承发扬,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引入国际流行的“社区博物馆”理念活态展示
目前,史良故居、周有光图书馆正式开放,唐荆川馆和民盟史馆即将开放,青果巷文化记忆馆、红色青果馆和赵元任艺术中心正在加快推进中。 温暖古朴的照明唤起记忆中的乡愁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