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你爱惜自己像你爱每个孩子一样”——全市道德模范30人系列之王永清 |
发布日期:2011-03-28 |
人物小档案 姓 名:王永清 年 龄:47岁 工作单位:市第一人民医院 职 务:儿科主任 道德模范类别:为民奉献类 身边人评说: 只有对医疗卫生事业胸怀无限热爱,才能铸就如王永清一般的“白衣铁人”。 ——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何小舟
创下一天100余号门诊记录 1989年,王永清从南京医学院儿科系毕业,成为常州一院的一名儿科医生,从此,他便一头扎进儿科医学的临床诊疗和科研中。期间,他师从原中华急诊医学会主任委员樊寻梅教授,开展儿童危重症基础和临床研究,并于2003年获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博士学位,成为当时常州地区唯一的儿科医学博士。 刚念完博士回院上班的王永清,就遇到了一名经上海专家数次会诊都没能明确诊断的患儿。孩子高烧一周不退,被上海专家鉴定为心、肺、肝、胆多脏器功能严重损害,被多家医院打了回票。送到常州一院,孩子已是奄奄一息,很快被确诊为川崎病。 收,还是不收? 王永清回答干脆:“风险很大,但我们总不能坐视不管。” 那是一场异常艰难的抢救,孩子年龄小,抵抗力微弱,病情极易反复。为了了解孩子的药物反应,王永清在病床边守候了3夜;孩子两天没有排泄,王永清用手掏出了大便。 整整16个昼夜,王永清没有休息一天,孩子终于得救了! 出院那天,孩子的父亲紧紧拉住王永清的手:“王主任,是你救了我们的孩子,救了我们一家,我们乡下人没啥可以报答,就让我给你磕个头吧!”王永清急忙扶住:“医生不就是吃这碗饭嘛,这是我们份内的事啊。” 而今已走入中学校园的小海同学不会忘记,是王永清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9岁那年,小海在上课时突然感到头疼,继而是剧烈抽搐。送到医院时,王永清发现,小海的病情已迅速发展为重症脑干脑炎,并开始出现严重的呼吸衰竭,血液PH值一度降到了6.95。 临床上,人体血液PH值低于7.0时,死亡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要保住生命,首先要上呼吸机。但问题是,按照一般做法,用气管插管进行有创通气,虽然时间长,创伤大,但也有“好处”——一旦出现意外,医生不用承担丝毫责任;想要赢得抢救时间,将孩子所受创伤减低,就只能实施“无创通气”,但这一选择也意味着,一旦小海出现任何情况,王永清将背上全部责任。 盯着小海15个小时,反复调整呼吸机参数,王永清坚持的“无创通气”争取到了宝贵的抢救时间。小海终于脱险了,王永清却瘫倒在急救室中。 22年,王永清记不清救了多少病人,加了多少班,但无论是同事还是病人家属都能记住——他清晨6点多就在病房开诊,每天在医院工作12个小时,创下一天门诊100多号的全院记录…… 收一个孩子交一家朋友 一个听诊器,一支压舌板,一把手电筒,是王永清的3个宝贝。王永清的粉丝们都知道,王永清对保持安静近乎苛刻——因为他需要听清孩子的呼吸音,需要辨别孩子的咳嗽声,更需要问清孩子病情的每个细节。对“白大褂”一向心存畏惧的孩子看到王永清,就如同在和一位和蔼可亲的伯伯游戏,王永清只消一个鬼脸,两下手势,或者是几声耳语,孩子们立马破涕为笑。低龄幼儿哭闹不止,王永清在手背沾上卡通贴纸吸引孩子的注意。 王永清出名了。除了常武地区,丹阳、江阴、泰州,甚至安徽、山东的患者纷纷慕名找来,一些求医心切的父母甚至半夜就排队等着挂他的号。在家长们眼中,王永清看病仔细,病情把握准确,用的是最经济的药,却能把许多四处求医、花费巨大却仍未见好转的病给看好。一个来自姜堰农村的孩子在其他医院被诊断为哮喘,辗转南京、上海多家医院治疗,花费近2万元,却一直未见好转。家长慕名找来。王永清详细询问病史,认真给孩子做了体格检查,再结合他做过的胸片,确诊为支原体肺炎迁延未愈。一个疗程,孩子就有了明显好转,2个月治疗结束,孩子再也没被“哮喘”困扰过。 22年中,王永清看了多少孩子,无法一一数清,留在许多人记忆中的是,他收一个孩子就交一家朋友。 孩子们喜欢他,身体不舒服了,会主动跟爸妈说,去看王伯伯吧;在家不吃药的孩子,只要爸妈说是王伯伯配的药,立马肯吃;孩子平日里画了自己喜欢的画,也一定要送一幅给王伯伯。 在“好大夫在线”网站王永清的空间内,写满了患儿家长对王永清的敬佩和感激。网友“紫色的花瓣雨”说:“真希望能多一点像王永清这样的好医生,那么他就不会这么累,这么辛苦了。同时也希望王主任你爱惜自己就像你爱每个孩子一样,那样的全心全意。我为常州有你这样的好医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网友“快乐的小鱼”给王永清留言:“不管多忙,请一定记得准时吃饭,为了自己,也为大家,一定要保重身体!” 点点滴滴,绵绵密密,王永清的内心世界沐浴着浓浓的爱意,这是真正的幸福。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