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风入人心,邻里交流“训犬经” |
发布日期:2025-09-01 来源:常州日报 |
“以前小区里遛狗不牵绳、宠物随地大小便的现象随处可见,晚上经常有狗叫得人睡不好觉,邻里间常为此吵架。”提及天宁区兰陵街道浦南南村曾经的养犬乱象,居民蒋杏华阿姨记忆犹新。而如今,牵绳遛狗的居民多了,绿化带里的粪便基本绝迹,傍晚的“犬吠交响曲”变成了邻里间的闲谈笑语——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源于社区探索的“联动型基层治理”模式,让文明养犬从“纸上公约”走进了居民的日常生活。 多方联动 织密治理“一张网” 变化的起点,始于社区对养犬矛盾的直面。2025年初,浦南南村居民关于养犬的投诉集中爆发,一系列养犬问题成了社区治理的“老大难”。 面对困境,社区没有单打独斗,而是拉起了一张“多方联动”的治理网:社区党总支牵头,居委会、物管会、物业、社工站、社会组织及居民代表齐上阵,从问题调研到方案制订,全程让居民“唱主角”。5月,社工站联合物业对小区养犬情况进行全覆盖走访,摸清近50户养犬家庭、60多只宠物犬及5只流浪狗的底数,并建立“一犬一档”,详细记录每只狗的疫苗接种、主人信息等内容。6月,社区联合常州市动物疫病防治中心开展免费疫苗接种活动,让社区90%以上的犬只完成了接种,从源头降低疫病风险。 更重要的是,通过20余次居民议事会、楼栋长座谈会,《浦南南村文明养犬公约》从草案到定稿,全程吸纳居民意见,仅7月就通过“流动小板凳”“微信群征集”等方式收集建议30余条,让公约真正成为“居民自己定的规矩”。 创新机制 激活自治“内动力” “治理的关键,是让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浦陵社区党总支书记赵超说。为此,浦南南村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让文明养犬的理念深入人心。 “文明养犬”督导队由物业人员、业主志愿者组成,在遛狗早晚高峰时段巡逻,对不文明行为及时劝导。为激发积极性,社区还推出“积分管理制度”,居民志愿服务获得的积分,可兑换食堂餐券、洗衣液等实用物资,年度积分前三者还能获“星级志愿者”称号。如今,督导队已有30余名成员。 同时,社区关工委联合“云公益”开展“文明养犬·童心同行”手绘课程,十多名孩子用画笔描绘“牵绳遛狗”“清理粪便”等场景,作品在小区公告栏展示后,成了最生动的宣传画。此外,社区还设立“24小时微信举报热线”和“电子曝光屏”,居民发现不文明行为可即时举报,屡教不改者会被公示。如今,“看到不文明行为主动劝”成了居民的新习惯,有业主在群里拍到未清理的犬只粪便,当事人半小时内就主动清理干净。 面貌焕新 文明新风入人心 联动治理的效果立竿见影。如今的浦南南村,养犬乱象大幅减少,更可喜的是,社区氛围变了:曾经因养犬吵架的邻里,如今会在遛狗时交流“训犬经”;志愿者巡逻时,常有居民递上一杯水……“以前见了遛狗的就躲,现在大家互相提醒、互相监督,像一家人一样。”居民杨阿姨说。 如今,《浦南南村文明养犬公约》已完成业主投票,即将正式生效,而社区的治理探索仍在继续——未来,这里还将增设宠物便便箱、建立“文明养犬示范户”评选制度,让文明新风在社区里扎得更深、长得更牢。 |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