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文明委[2004]1号
2004年全市群众性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
2004年是我市全面落实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 围绕“两个率先”,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对于加快我市的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综合素质,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省文明委部署和市委的工作要求,2004年我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的发展目标,树立“五个统筹”的发展理念,以“三创一建”活动为载体,以弘扬市民精神、加强诚信建设为重点,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为加快发展、富民强市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全年工作总的要求是:“贯穿一条主线,着力两大重点,搞好四大建设,推进四项活动”。“贯穿一条主线”,就是以深入推进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线,全面落实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着力两大重点”,就是以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的各项创建活动为载体,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水平。“搞好四大建设”,就是积极搞好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城乡文明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沿江文明带建设,以提升农村群众综合素质和就业、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的学习型村镇建设,以夯实基层创建工作基础为目标的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基层创建工作。“推进四项活动”,就是深入推进以提升开发区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市民意识为目标的新市民教育活动,以诚信常州建设为目标的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教育宣传的实践活动,以增强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文明交通意识和法制意识为目标的文明交通工程活动,以整治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为目标的“三讲一树”公民道德实践活动。
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提升市民综合素质为目标,继续深化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精神文明建设,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积极弘扬市民精神,进一步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1、大力弘扬常州市民精神,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新时期常州市民精神是今年全市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要重点围绕创业这个市民精神的核心开展教育,在全市形成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创大业的价值取向,创造自主创业、平等创业的政策环境。要在全市城乡广泛开展创业培训,特别是加强民营企业职工和城郊农民的创业知识和能力培训,提升全市人民的就业、创新、创业能力。积极开展公民道德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组织新一届常州市“百佳文明市民”评选、公民道德知识竞赛、全市“公民道德建设”社区群众文化展演等活动,进一步提高我市的公民道德建设的水平,并在今年9月20日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达到高潮。
2、切实加强诚信教育,促进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根据中央文明委的要求,市文明办、常州工商局、常州国家税务局、常州地方税务局、常州技术质量监督管理局将围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在全市组织开展“共铸诚信”活动。将推动窗口行业和执法部门,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遏制行业不正之风,打击各种违法行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将重点在交通、旅游、商贸等领域开展“诚信杯”职业道德建设百日竞赛、“百城万店无假货”等活动的基础上,扩大参与面,增强实效性。将组织各行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开展知识讲座、宣传咨询、行业竞赛等活动,在大力普及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知识和常识,树立行业良好的诚信形象。将引导市级以上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建立“诚信联盟”,把诚信建设从窗口行业和执法部门向各行各业辐射延伸,以此带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气。2004年,市文明办将适时召开诚信建设经验交流会。
3、继续深化“文明交通工程”活动,增强广大市民的法制意识和文明交通意识。根据省文明委的要求,今年我市将继续在全市组织开展以“文明行路、文明行车、文明乘车、文明停车”为主题的文明交通工程活动,以进一步提高城市的服务和管理水平,营造社会文明协调发展的软环境。市文明办将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新闻宣传工作,市公安局将负责全市交通秩序的整治、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市建设局、交通局将加强对驾乘人员的教育管理,城管部门将负责对路旁违章搭建和占道经营等方面的整治,市教育局、团市委将组织对青少年学生的宣传教育,并组织志愿者上街宣传协勤。
4、深入开展“三讲一树”活动,引导人们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今年将继续深入开展“三讲一树”活动,以重大节假日、纪念日活动为契机,组织数次一定规模的志愿者奉献活动。将进一步加大市民文明行为规范的宣传教育,推动人们改变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讲卫生等不良习惯,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将根据省文明委的要求,重点要加强农村的除陋习、树新风活动,以集镇为龙头,以村户为基础,集中整治农村的赌博迷信活动、大操大办行为和一些社会丑恶现象,广泛开展“清洁河道、清洁庭院、清洁家园”活动,清理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等“五乱”现象,大力倡导农村文明、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
二、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不断深化各类群众性创建工作。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实践三个代表、推动“两个率先”的重要举措,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创举、新亮点,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而且对加快推进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将起到导向和示范作用。
1、积极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央文明委明确,
2004年是首届全国文明城市的申报年,2005年将评选产生首届全国文明城市。根据中央文明委《关于评选表彰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暂行办法》,全国文明城市的评选标准包括八个方面: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创建工作机制健全;思想教育深入细致,道德建设扎实有效;创建活动蓬勃开展,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党政机关廉洁高效,社会风气健康向上;科教文卫体稳步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治安良好,社会秩序井然;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生态环境优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其测评体系包括城市经济和城市发展;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科技教育和文体卫生;思想教育和道德建设;创建活动和创建氛围;组织领导和工作机制;党风政风和社会风尚等到8个方面40类115条。为贯彻市委关于大力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力争早日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的要求,我市将进一步加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力度,健全创建机制,分解创建任务,落实创建责任,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区评选工作,协调全市40多个相关部门对照考核指标落实工作措施,同时积极搞好首届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申报申报迎检工作,力争使我市早日成为全国文明城市。
2、继续深化文明社区创建工作。继续以科教、法律、文体、卫生“四进社区”活动为有效载体,以社区文化中心、市民文明学校为教育阵地,以文明楼道、文明家庭、文明市民的争创评比工作为基础,推进文明社区创建工作。根据近郊和开发区乡镇农民居住情况变化的趋势,逐步做好文明村向文明社区的转化过渡工作,并形成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以市民学校为阵地,依托社区资源和人才优势,着力做好离外来人口、下岗职工和退休人员的思想教育。大力繁荣社区文化,通过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使广大市民在余暇时间里,获得高尚优美的精神享受,同时积极组织优秀作品参加全省社区艺术节。
3、深入推进文明行业创建工作。以强化职业道德建设、提升文明服务水平、塑造良好城市窗口形象为目标,以建设“诚信”行业、“诚信”企业为目标,推进文明行业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承诺制、公示制、“一门式”服务和强化社会服务热线联动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社会监督力度,加大社会评议的比重,继续开展不定期行风建设暗访通报制度,把评议和暗访的情况作为文明创建和奖惩工作的重要依据,并在有关新闻媒体上予以公布。在全市各行业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好沿江开发区的服务窗口,特别是有关各乡镇的站所服务窗口,力争建成优质服务的示范窗口。对部分直接面向社会的服务行业,如出租车等行业,继续组织文明服务星级评比工作的试点,积极探索美容美发、餐饮服务行业文明创建的新思路、新方法。在旅游业进一步开展创建文明旅游风景区活动,推动风景旅游区履行“诚信宣言”,强化导游队伍的文明服务素质建设,努力将旅游业建设成为展示常州文明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4、不断创新文明村镇创建工作。以提高农村群众的整体素质、推进城乡一体化、农村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村共同富裕为目标,以创建“学习型村镇”和“六好文明村镇”活动为主要载体,以十星级学习型文明户、五好学习型文明家庭和学习型特色家庭创建工作为基础,深入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大力加强学习型村镇建设,搞好农村科技超市、农村科技知识学习月和现代农民教育工程等活动。积极繁荣农村群众文化,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常下乡活动,开展“文明关爱,扶贫帮困”活动。加强对各类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的分类指导,特别是对开发区内的农民新村要按照文明社区建设的要求开展创建工作,对城郊村镇要把公共卫生、文化设施的建设、村民和外来民工的素质教育作为创建工作的重点,对老区山区的村镇要重点开展现代农民教育工程,促进老区经济和三个文明协调发展。配合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认真总结我市以学习型村镇建设为载体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的经验。
5、拓展深化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加大民营企业创建文明单位的力度,积极探索民营企业创建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不断扩大民营企业文明单位的创建覆盖面,在规模大、基础好、创建工作扎实、社会认可度高的民营企业中选树一批文明单位标兵,更好地发挥其社会示范辐射效应。加强对各类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分类指导,不断优化创建结构,切实保证文明单位的创建质量。进一步加大考核调整力度,通过严格的考评,在数量稳步增长的基础上,注重质的提高,严把优胜劣汰关,促进整体创建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深化军民共建、企社共建、企企共建工作,搞好文明单位创建进社区活动。
三、以探索创新工作方法领域为载体,努力开创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按照十六大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创新工作的思路、内容、方法和机制,是保持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生机与活力的重要前提。
一是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加大道德建设宣传力度。通过在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开设专题、专栏、专版,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专家点评、群众评议和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宣传道德知识、普及道德规范,倡导文明新风、弘扬社会正气,针贬社会时弊、抨击不良言行,营造道德建设的浓厚舆论氛围。通过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体育场所等基层文化阵地的作用,利用重要节日、纪念日、重大事件,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和健康民俗活动,进行生动活泼的道德宣传教育。
二是注重运用先进典型,影响和带动群众。在全市结合常州“百佳文明市民”评选工作,选树一批好学上进、拼搏有为的时代典范,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用他们身上凝聚的崇高道德力量感染和教育群众。同时注重典型的多样性,发现和总结各方面、各层次的先进典型,使各行各业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
三是搞好研究交流,加强精神文明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调研工作中,及时发现和总结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丰富创新创建工作的内容。同时,加强对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队伍的培训教育工作,办好各类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短期培训班,组织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参观交流活动。
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2004年1月14日
主题词:精神文明建设 要点
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2004年1月14日
共印:180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