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伊新出生在干部家庭。文革期间,少年的她随父母下放到农村,耳濡目染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10年的教师生涯,陶冶了她的认真严谨。后来到妇联工作,她成为沟通党群关系、服务妇女儿童的使者。 用爱心实施“春蕾计划” 1994年,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并组织的“春蕾计划”开始实施,核心是争取社会各界的热情资助,救助贫困失学、辍学儿童重返校园。16年来,陈伊新全程参与了这个计划的实施,她不分日夜地发出捐资助学倡议书、建立网站、接听热线电话、进行社会调研;精心策划爱心主题活动,不辞劳苦四处奔走,走访贫困儿童、统计受助对象、发放助学款、签订结对协议,用行动在妇联组织和资助人之间搭建了通畅真诚的爱心桥梁。 前不久,陈伊新应邀参加了一个婚礼,新郎就是当年“春蕾计划”的受助孤儿陈顺。当年他拿着录取通知书来妇联求助时,是陈伊新促成了一位叫陈华平的爱心人士,拿出3000元解决了他第一年学费,又帮他落实爱心企业和个人,资助他完成大专和本科、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他读书时的生活费。从那时起,陈顺也成了她所在部门共同关注的对象,500元、800元以及学习生活用品不断递到他的手中。懂事的陈顺送给陈伊新的最好礼物是一张张优异的成绩单。现在,陈顺已经取得律师资格,从拿到工资的第一天起,陈顺也开始了资助贫困学生的爱心之路。 两年前暑期的一天,受助女孩蒋健残疾的母亲突然找到陈伊新哭诉:“陈部长你这个大好人,快帮帮我吧,蒋健她现在不想读书了,她最听你的话啊。”这对母女的情况她很清楚,2001年,蒋健初中三年级时,是她牵线一位吴先生与她结对帮扶,毕业升学时又听了她的话去读了五年制大专。3年过去,为什么要半途而废?陈伊新迅速放下手中工作找到蒋健。原来,孩子不想读书的理由竟然是想赚钱报恩。陈伊新告诉她:“你若听我的话,就必须读完,用所学知识回报社会,报答母亲、吴叔叔等!”解决了心理问题,陈伊新又联系了一家银行,发动全体员工用捐款解决了蒋健最后2年3万余元的学杂费,使这个单亲女孩终于顺利完成大专学业。 用创新“寻找常州妈妈” 陈伊新随身带有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的都是孩子的名字,和一个个社会爱心人士、单位的联络方式。 为了让更多儿童实现梦想,在她的参与下,多年来,市妇联推出了“真情寻呼1+1”,“春蕾班”、“蓝天计划”、“白血病儿童阳光基金”和“寻找常州妈妈”一系列爱心行动,资助的对象也从苏北儿童发展到全国各地儿童。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市妇联和本报在第一时间启动了“点燃一盏心灯,帮助一个孤儿——寻找常州爱心妈妈”慈善公益活动。整整7天,陈伊新坐守在报名点,接待一名名报名者,短短几天,就有1500名爱心人士赶到报名点争当爱心妈妈!最后精心挑选出122位富有爱心、懂家教的优秀爱心人士,和148位在地震中成为孤残、单亲以及受伤的儿童结对,签署了3年结对帮扶协议。她自己也成为爱心妈妈中的一员——结对四川“儿子”洋洋,她经常写信和洋洋妈妈讨论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寄去了数十种书籍,并送去5000多元钱,帮助他们恢复家园。每逢节日,听到从千里之外电话里传来的一声“妈妈”时,陈伊新的心里就特别温暖。 如今,常州“春蕾计划”已遍及7个辖市区,有16000多名“爱心妈妈”和1400多个爱心企业、单位积极参与,共募集到帮困助学资金1650余万元,改变了近2万名儿童的命运。 用奉献化解诸多困难 这些年,经陈伊新牵手搭桥落实的资助款何止十万、百万?这其中,凝结着她的无数甘苦:联系、发善款、签协议,不能出一点差错。陈伊新没有三头六臂,除了提高工作效率之外,只能放弃休息,别无他法。幸运的是,她的家人都十分支持和理解她,她也尽量合理安排,兼顾事业和家庭,不断使自己成为称职的妻子、合格的母亲、孝顺的女儿和儿媳。 陈伊新81岁的婆婆患肠癌4年中动了两次大手术,她起早摸黑炖汤、送饭,夜里陪护完婆婆,再一早赶到单位上班;86岁的父亲2年前做心脏搭桥手术,她下班后奔医院,然后半夜再赶回家安排老母亲的生活…… 汗水和心血化作了爱的阳光。她先后获得省实施“春蕾计划”先进个人、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个人、第二届常州十佳母亲特别奖等荣誉称号。当然,最使陈伊新自豪和在意的,还是自己所传递的那一抹阳光…… 辅莲轩 顾生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