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溧阳市民施阿林、虞菊伢夫妻俩危难中坚守信义的故事,经本报与其他媒体报道后感动了社会各界。昨天上午,溧阳市委、市政府作出表彰决定,授予虞菊伢溧阳市“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并向全市发出倡议,学习其品质与精神,争做可爱的溧阳人。
溧阳市委书记韩立明要求广大溧阳人民弘扬感恩信义的传统美德,响应“争做可爱的溧阳人”号召,推进全市精神文明建设,为提升溧阳人文品质,保障又好又快发展再作新贡献。同时,还要求该市有关部门尽快查明并做好施阿林工程队款项结算等问题,并针对施阿林、虞菊伢目前家庭困难及施阿林的治疗问题,提出了关怀援助方案。
韩立明带头捐出1000元,让该市红十字会表达她的慰问。
溧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闵建平代表该市市委、市政府,专程赴南京某医院,看望在院治疗的施阿林,并送上1万元慰问金。他给陪护的虞菊伢颁发了溧阳市“道德模范”荣誉证书,并转达了家乡人民的问候,叮嘱她精心照料丈夫,争取早日康复出院。
据悉,该市红十字会昨天已设立专项账户账号,为“信义夫妻”积极开展捐助活动。 (李金堂)
#p#
信义的力量——虞菊伢对话实录
“信义夫妻”的故事连日来感动了众多市民。昨日凌晨,记者赴南京某医院,找到在那里服侍丈夫的虞菊伢,希望能走进这位可敬女性的内心世界。
我要永远珍藏这身破衣服
记者:你们俩当年是如何相识的?彼此最为看中的是对方的哪一点?
虞:我们是经人介绍恋爱成功的,当年无论他看中我还是我看中他,都是因为同一个特点:老实、厚道。
记者:你是小包工头的妻子,能说说平日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吗?
虞:阿林承包一些工程上的业务不满10年。4年前我生了肾病,先到南京军区医院,后来阿林又陪我去过石家庄。医生说,我这病看也看不好了,得好好调养。阿林就记住了医生打的一个比方,就像有的车能开70码,我这辆车只能开个30码了。所以,阿林啥事都不用我操心,外面有他顶着,儿女由他照应。平日里,我顶多就洗个衣服,烧烧菜。阿林对我真的是照顾有加,我一直觉得自己福气真好。
记者:平时都是阿林做主,啥事不用操心的你,这一次又没有阿林可商量,怎么会独自做出借钱发放工人工资这个举动呢?
虞:虽说我平日里啥都不用操心,但有件事我心里明白。阿林包工这些年,从没欠过工人一分钱。阿林昏迷不会说话,但没人比我更懂他的心思。手下的工人跟着他干,一年到头不就等着拿钱回家过年吗?要是阿林会说话,他一定支持我这么做。真正的夫妻一条心,就是有些事不用商量,想法、做法就都一样。
记者:在这个变故发生的前前后后一段时间里,有没有觉得扛不住的时候?
虞:有!就是阿林做第一次手术的时候,是在溧阳人民医院。医生说了一句,做好准备,人多半是没用了。我撕心裂肺地疼。做手术时,医生要把阿林的衣服全剪开,剪成一条条的,才能动刀。我流着泪死死地抓着破衣服,不停地闻着衣服的味道,坐了整整一个晚上。我怕,怕再也见不到阿林了。早上有个清洁工冲着我说了句:破衣服还不赶快处理掉。我听了以后,受了惊吓般地反把衣服抱得更紧,我担心衣服放在医院里哪天会一不小心真的让人给扔了,就把衣服包好了,赶紧让阿林的哥哥带回我自己家了。当时我就想,无论阿林生死,破衣服我永远珍藏。
不付清工钱,等于添了无法医治的绝症
记者:听说你借过两批款,第一批有多少?跟哪些人借的?
虞:第一批跟阿林的3个朋友、2个亲戚,借到12.5万元,这笔钱是用于付工人工资的,加上家里的积蓄,凑了15万元,把20多位工人的工钱全都结清了。
记者:借钱时有答应得特别爽的吗?
虞:有!像周建荣。他也是小包工头。一下给了我6万,而且还表示,如果今后我们没有能力偿还了,他愿意付出,等于将这笔款捐赠给我们。
记者:在你看来,周建荣这么说、这么做,凭的是什么?
虞:他知道阿林的人品。周建荣有时也叫我丈夫帮忙干些活,阿林就会把自己的工人叫上,一起帮忙,等周建荣付钱给工人时,阿林就拦着,宁愿自己付钱给手下的工人。
记者:丈夫的病情这样严重,又不得不第二次借钱为阿林看病。这一次,又是跟谁借的?
虞:看着阿林的病,我心里比谁都急。可已经借过一轮了,第二次只能跟自己家的亲戚开口。阿林的侄女给了1万,我弟弟给了4万。
记者:在南京,施阿林这些天来每天的医疗花费都要1500元,你当时是怎样的心情?
虞:先给工人发工钱!这样,我的心里才好受,要不然我连睡觉都不踏实,更没精神照顾阿林。
记者:第一批借款到位后,女儿曾想将这笔钱先拿去救父亲,你怎么看女儿的这个想法?
虞:我女儿是天底下最乖最孝的女儿。我跟她讲,你爸爸的生命当然要救,可如果欠着工人的工资不给,那等于在车祸之外给你爸爸又添了一块心病,而且这个心病一旦形成,就没办法再医好了。我去给工人发工资时女儿还有些抵触,可过了年,女儿就完全想通了,现在她觉得妈妈的做法是对的。
记者:女儿在南京读大三,儿子在溧阳读职高,变故对孩子情绪影响有多大?
虞:儿子还小,每天我都打电话,让他学习别分心。女儿心里的包袱要重一些。看着家里这么需要用钱,一下提出来想辍学打工,减轻家里负担。你说她爸爸当年13岁就停了学,女儿如今好不容易考进南航金城学院,我这个当妈的哪能让她也走这条道?跟她讲了整整两天的道理,总算把想法扳过来了。87岁的老母亲那儿我们只说阿林腿摔伤了,要过一阵才能回家。我们还拜托各位乡亲帮着一起瞒住老太太,能瞒多久就瞒多久,不让老太太受刺激才行。阿林一倒下,这里里外外,我都得扛起来才行。
做了有信义的事,就会传递给别人
记者:从小到大,你有没有偶像?你们夫妻两个如此一致的价值观是如何渐渐形成的呢?
虞:我没有偶像。我就觉得我们两家特别地门当户对。我父亲不认字,阿林的妈也不认字。门口来个讨饭的,我婆婆能省下自己的饭菜给他,谁家自来水没关好,下雨了衣服没收,她都会跑去帮忙。村里来了陌生人不识路,她一个87岁的老太太还要带着别人走一段才放心。我小时候家里很穷,我妈从来没钱借给别人,可等到我们家好不容易想造房子的时候,村里人都愿意借钱给我们家。我结婚后改造新房时,阿林的哥哥条件并不好,可好些乡邻都愿意借钱给他,借的钱好几年才还清,没有一家说个“不”字。讲起这些,我特别骄傲。从小看着父母的言行,长大了,我们也就成了这样的人。
记者:你给了许多人一次感动,很想知道这个事件有没有给你也带来什么感动?
虞:当然有!我感动的是周建荣不但给了6万元,还对我们说的那番话。我感动的是亲情的力量,姐姐施阿英没日没夜地照料着弟弟。看到侄女周凤仙,阿林的眼神一下亮了,会叫出“凤仙”两个字了。我相信侄女对我说的那番话,只要有爱,就能创造奇迹。我最震撼的是,自己觉得做了最普通的一件事,大家却给了那么高的评价,素不相识的人们送上了他们的关心,愿意帮助我们一起渡过难关。
记者:那么,对“信义”两个字的理解,在你内心有了多少变化?
虞:我从来没有专门去想过这个问题,只知道该这样去做。我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村上有个姓姚的和姓汤的两位工人,年纪大了,住得也有点远。有两年拿到工钱要发放时,阿林看到天下雪或是下大雨,他就主动跑到两个人家里去送钱。有人知道了就开玩笑说,发钱还怕别人不来啊?下冰雹也照样会来的。可阿林从不这么想,他想的是要对别人的兑现。这些天,我也认认真真看了媒体的报道,慢慢地我有些懂了。一个人做了有信义的事,就会有一种东西传给别人。远在湖北的“信义兄弟”,还为我们主动捐款5000元,说信义有了更多的人传承。仔细想想,信义就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每个人都可以做,做了就一定会有快乐。
本报记者 林以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