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明创建 >> 内容
奇女子吴娟凤:“这辈子和聋儿分不开了!”
发布日期:2011-03-17   来源:文明网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人物素描:

  这是一个“奇”女子,整整30年,她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特教事业。

  吴娟凤,常州市聋人学校校长。学校现有130多名学生,小的4、5岁,大的也20来岁了,从幼儿园覆盖到高中。她说,每一个都是她的孩子,让她牵挂。

  道德故事:

  她有一个习惯:只要有聋儿在,和别人交流口语、手语并用

  30年了,整日面对的都是聋哑儿,如何坚持下来的?吴娟凤只是淡淡说了一句:“忙忙碌碌这么多年,习惯了!”

  其实当初,从普通师范毕业分配到聋人学校,吴娟凤也曾有过怨天尤人,这种强烈的失落、挫败感持续了一年,直到她当了班主任,真正和聋儿融合在一起,同吃、同住、同游戏,才彻底爱上了这份工作,“聋儿学生真的很可爱,他们用心倾听世界,这辈子和他们分不开了!”

  聋儿是不幸的,很多无力改变。为了让他们能像健全孩子一般,多年来,吴娟凤和她的团队,始终坚持一个原则: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否则就是断了他们的“后路”。曾经有个溧阳的聋儿,6年级时才转到聋人学校,基础相对较差,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在吴娟凤她们的精心培训下,后来,这名学生毕业后回溧阳“创业”了,而且发展得不错,“不知不觉中,孩子就有进步!”这是吴娟凤多年的感触。

  孩子的心绪是多变的,聋哑孩子更是如此,他们孤僻,自尊心强,猜疑心重。所以,每每和他人交流时,身边只要有聋儿在,吴娟凤总是会习惯性打手语,“至少让他们感到,自己不是空气!”

  最近,吴娟凤很忙很忙,慕名前来“取经”的兄弟单位络绎不绝。

  这些年,在吴娟凤的精心“打理”下,学校和她本人收获了一叠荣誉,名声在外,还吸引了外地生源。两年前,来自西藏的5名家长带着孩子千里迢迢来到学校,吴娟凤当即收下了他们,特开了一个西藏班。

  还有5年,吴娟凤就要退休了,按理说,也该“享福”了,可她还有更大的“野心”——筹建常州特教职业高中。

  时间倒转到去年夏天,吴娟凤去省里开会,获悉省教育厅要求地方筹建特教职高,她当即心潮澎湃。

  上世纪90年代,聋人学校就开设了职高课程,主要进行一些职业培训,让孩子们毕业后凭一技之长“吃饭”。

  吴娟凤心想,自己学校有场地,有师资,再加上行政部门的支持,应该能办成特教职校。

  “希望更多的特殊孩子走出校门,跟健全孩子一样,能自食其力!”吴娟风勾勒出美好愿景。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文明热线:0519-85680855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