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一个人的容颜,一座城市的市容市貌,也是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常州,这座江南水乡的千年古城,犹如早春迸发的新枝,显得清新靓丽。初来常州,很多人都会由衷感叹,常州很干净很漂亮;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样感到,周围的环境很舒适,很令人惬意。
常州人很珍惜自己的容颜,也会刻意打扮。建设文明城市,不仅是城市,更是许多市民发自内心的需求。
常州人对自己容颜的精心,不仅体现在自然环境的保护,更体现在马路上不留一个烟蒂一片纸屑;不仅体现在城市建筑的全面出新,更体现在每一块道板每一处护栏的完整。
细节决定成败。当这些细节都得到了精心的装扮,城市的容颜自然变得靓丽,而江南水乡的那份韵致,不由地让你爱上它。
城市容貌篇
老乡说常州漂亮,我心里很高兴
【人物】
董乔建,41岁,环卫工人
【生活感受】
9月2日中午,穿一身橘黄色环卫服的董乔建,手拿钳夹,骑着背后装着一只垃圾箱的自行车,在南大街上来回巡视,见到路边有烟蒂或纸屑,马上夹起来放进车后的垃圾箱中。她从南大街这头骑到那头,后面的垃圾箱里才装了一丁点垃圾。她开玩笑说:“哈哈,现在想在街上拣点垃圾都不容易了。”
董乔建是盐城人,现住在青果巷。她来常州11年,当城管环卫工人10年,天天在街头清扫垃圾。她说,她是看着常州城市一天天变干净、变漂亮的。刚来常州时,常州也挺好的,但那时马路没这么宽敞、干净,城市绿化也没这么多,市政设施没这么好,街头乱扔垃圾的人还不少。一晃10年过去了,常州的市容市貌就像她女儿一样,女大十八变,越变越漂亮了:道路宽阔平坦,两旁的绿化就像花园,市民也不再像以前那样随处乱扔垃圾了。以前,在南大街走一个来回,要拣几箱垃圾,现在两个来回也拣不满一箱垃圾。她曾带着盐城老乡在常州逛街,老乡不停地夸奖常州干净、漂亮,董乔建听了暗自高兴:这里面也有我们环卫工人的一份功劳啊。
【数字背景】
市城管局连续实施五年的城市主要道路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拆除架空线87.78公里,拔除废弃电杆866根,净化了城市空间;拆除影响观瞻的危旧、临时、违章建筑3.73万余平方米;完成道路绿化建设56万平方米,改造绿地4.1万平方米,采取多种形式绿化4万多平方米;新建透景透绿景观围墙4315.3米,实体景观围墙29461米;全面改造道路交通设施、环卫设施;取缔整治马路市场124处、夜排档300余个。
环境整治篇
白天在河边的时间,比在家还多
【人物】
孙仁炳,72岁,纺织系统退休职工
【生活感受】
头上,杨树枝叶随风婆娑;耳畔,不时传来几声知了叫声;夏末的凉风送来河对岸的阵阵桂花香。快到午饭时间了,孙仁炳老先生却说,还早,要在河边呆到1点钟再回家吃饭。早上8点30分,他就在北塘河边架起鱼竿钓鱼了,并没有钓到鱼,“钓着玩玩的。”
孙仁炳一家就住在河边的银河湾星苑,只要不下大雨,他每天早上在河边转一圈锻炼身体,晚饭后再来散散步,上午8点半到下午1点钟,他都在河边支起鱼竿,享受垂钓的乐趣。算一算,他白天呆在河边的时光,比在家里还要多。
搬过来已经有几年,北塘河的整治,他是看在眼里的。路拓宽了,桥修好了,河水清了,“三河三园”的景观工程让这里环境更好了,“看着也舒坦的,天天在这钓鱼看风景,用不着特地赶到红梅公园去。”
【数字背景】
我市自2006年开始对包括北塘河在内的中心城区60条河道实施“清水工程”,通过“控源、活水、截污”综合整治,市河上消灭的排污口总数781个,每年减少入河污水量9.71万吨,沿河实现雨污分流的老小区63个,沿河被搬迁的企业38家企业。
#p#
设施维护篇
马路比以前漂亮,上下班路上也放心多了
【人物】
马和琴,68岁,浦前镇西居民
【生活感受】
马和琴退休好些年了,却一直没有闲下来,在中凉一家私营企业里帮忙烧烧饭。每到年终,老板都要预定好她下一年的“档期”,但马和琴总想不做了,原因是家门口的那条路。
马阿姨住在浦前镇西47年了,家门口的中吴大道(原312国道)一直没有大修过,这条路是她骑车上下班的必经之路。“最近几年私家车越来越多,每次过马路我就紧张。”每天下班,老伴都要在马路边等她。马阿姨说,尤其是冬天,下午五六点下班,天已经黑了,当时的路灯也不亮,常常要在马路边等好长一段时间才过得了马路。“要不是老板为人好,待我诚心,我几年前就歇下来了。”
现在情况好了,2010年中吴大道改造完成,“路况好多了,有红绿灯,我走人行横道过马路很放心。”马和琴说,这条路改造完后,道路两边各种商店、新楼盘很多,比以前漂亮多了。“我家就在中吴大道边上,晚上吃过饭,我常沿着马路和老伴散散步。”
【数字背景】
除了大型市政设施建设,今年起,我市还实施了道路常规项目、路名牌、消防栓、无障碍设施、桥梁涵洞、灯光照明等专项整治工程:已整治完成160条市管道路的路面维修2.7万平米,维修窨井盖361座;完成50条道路的盲道整治约1.4万平米,更改坡口582处;核对651块路名牌,整改44块;整治192座桥梁及附属设施;完成了10万盏路灯和20万盏景观照明灯的整治。
社区美化篇
自从龙船浜大变样,再也不想着搬走了
【人物】
严玉芳,62岁,退休工人
【生活感受】
“你们这的环境现在真是好啊!”听着好久不来串门的小姑的赞美,看着大变样的龙船浜,住在15幢的严玉芳乐得不得了。“现在儿子请我住他的新房子,我都不乐意。有了这么好的‘新’新村,我再也不想着搬走了。”
从1984年搬进龙船浜,去年严玉芳又有了再次搬进新房的感觉。严阿姨说,以前看着旁边簇新的小区,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现在住的这个老新村早点拆迁。
也怪不得严阿姨,龙船浜新村建成已经近30年,道路坑洼不平,梅雨天连下几天雨,化粪池里的污水就会溢到路面上来,整个小区显得很破旧。儿子每次开车来时,要不是找不到地方停车,就是车子很难开出车堆。去年,几个施工队开进这个老小区进行全面整治,严玉芳感受着变化:新村里的道路变得平平坦坦;以前地下的小管道换成了大管道,今年梅雨季节那么大的雨,路面上都没有积水;灰扑扑的水泥墙粉刷上了好看的浅绿色和鹅黄色;儿子最担心的车位也再也不是问题,绿化带里铺设上草坪砖,新村里的小车都停得整齐有序……
【数字背景】
老小区综合整治、老住宅区提升和住宅小区停车设施建设工,每年都被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程和为民办实事工程的内容。2007年以来,我市完成了52个老小区和181处散居楼、共计249.42万平方米的综合整治。2009年7月进行老小区停车设施建设试点后,全市住宅小区新增停车泊位15000个。市区成片老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基本完成,共完成150多个老小区改造工程,受益10多万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