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江苏省首届“百名美德少年”、“十大美德少年标兵”表彰会上,我市戚墅堰区东方小学六(3)班的华灵同学从“百名美德少年”中脱颖而出,成为全省十名“美德少年标兵”之一。这位义工联里的“小精灵”,敬老院里的“小棉袄”,福利院中的“小姐姐”,学校义工队的“小头雁”,用自己的爱心演绎了新时代的“少年义工”形象。
援助汶川的一堂班会课,让她下决心当一名义工
2008年就加入常州市义工联,华灵已经成了一名“资深义工”,从当初的“参与者”成了今天的“组织者”,光今年寒假,她就组织同学开展了三次义工活动。而这一切,都是源于班主任金花老师的影响。
2008年汶川地震后,长年致力于义工服务的金花老师一行到了绵阳安县晓坝,给那里的孩子上课。回来后,金老师把在绵阳的所见所闻都以照片和文字的形式放在了黑板报上,还专门用了一堂班会课,给同学们讲述灾区的故事,这些都深深撞击着华灵。正是那次班会课,华灵发现社会上有更多困难和需要帮助的人,而自己怎么才能真正去帮助别人呢,于是,她注册了义工。
大别山的一罐雪碧,让她把娇气不自觉地藏了起来
华灵曾两进大别山,结对了沈曼玲和张志兴两个“妹妹”。作为城里的孩子,年龄又是义工队伍里最小的,华灵说第一次去大别山,满眼都是泥土路、土房子,还真有些不习惯。
在大别山,有一个关于“雪碧的故事”,让华灵至今印象深刻。
“为了招待我们,沈曼玲家准备了过年才吃的菜,她爸爸还特意去买了雪碧,她弟弟看到我们喝雪碧后也吵着要喝,但是他爸爸骗他说这是白酒,小孩子不能喝。”年幼的弟弟和父亲的对话让华灵听了很心酸。在回家后写的体验作文里,她写到“这几天,面对这个善良可爱的山里妹妹,我的娇气、霸道被不自觉地藏了起来……”
父母的有意识培养,让她从小就有独立能力
“她有点男孩子的性格,喜欢日本动漫,还爱看福尔摩斯,恐怖片,可能这种性格也帮助她能走得更远去帮助别人。”从学校到大别山,华灵的父母相信“平安是锻炼出来的”。
“从小教育的时候,我们就有意识培养她的独立能力,外出的时候,先从短距离放开,比如家离圩墩公园大概十几分钟的距离,平时我们也经常带她去,有时候华灵想一个人去公园了,我们就跟她说好注意事项,放开手让她自己去。”
三年级的时候,华灵提出想自己去市中心转转,可光车程就要40多分钟,妈妈考虑再三后,决定让华灵约上同学一起,“多一个孩子一起,毕竟能相互照应。”就这样一次次,华灵在锻炼中学习在外的独立能力。
还有半年即将升入初中,为了保证学校里的义工小分队能继续献爱心,过年前,作为学校大队长的华灵把大队委里的同学都拉了进来充实队伍,“这样就不怕到时候没人啦,以后回学校,想跟着大家一起去做义工活动,还能找到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