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离我们并不遥远,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雷锋”。当我们将心中的那份善良与美好化为实际行动的时候,每个人也即成为道德和美德的生产者、推动者,而其产生的巨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无疑将为龙城的明天谱写出一曲绚丽多彩的旷世绝响。
不是吗?平民偶像、草根英雄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视野中——“信义夫妻”用生命作为筹码的选择,彰显了道德的力量;身残志坚的王德林,高举“爱老助残”的大旗十年不倒;“钥匙阿姨”徐琴秀,用真诚的心灵打开了“诚信”之门……经历半个世纪的传承,雷锋精神正在龙城开花结果。
3月2日,市文明办、团市委、市志愿者总会与本报共同主办的“学习雷锋好榜样”志愿服务集中行动暨“心系百姓、情暖万家”志愿服务月月行活动正式启动。2日和3日两天,40多个部门单位和数百支民间志愿服务团体,总计20万人次志愿者走上街头、社区广场、福利机构和普通人家中,化身一个个“雷锋”,续写着50年前的那份感动。
释疑解惑
70岁的严大爷前些天查出高血压,做CT花了590元,但医保卡的个人账户只剩251元,是不是就此看病就只能自己花钱了,他弄不明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志愿者耐心给严大爷解答,好半天才把报销比例、如何办转院手续等解释清楚。志愿者告诉记者,2011年12月刚出台了关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的规定,涉及到新的补贴政策,老年人最关心。
市药监局的志愿服务摊位当属最火的,桌上摆放的冬草夏草、西洋参、鹿茸、燕窝的真假样本,让普通人真难分辨得清。志愿者说,这些事关健康的问题,正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关注。一真一假对照着解说,大家很快就会一清二楚。
便民服务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有一个“家电维修协会”,志愿者们走进了天宁区北环社区,为居民现场解决家电问题。这群志愿者熟门熟路,工具齐全不说,零部件也带了不少。“做过好几次志愿者,像收音机、电饭煲、热水器等小家电维修较多,我们带了相应的配件,像电容、三极管等。”
现场服务中,帮老年人修收音机的最多,但一台有着30年历史的宝石花牌收音机难倒了他们。“主要是型号太老,一些配件能难找,老人怀旧不舍得,我们会想办法帮他修好。”记者临走前,一位老人拿来了一台多功能收音机,没坏却不知道如何使用,一位志愿者用简单的语句把使用说明详细地写下来,还细心教老人使用步骤,直到他学会为止。“我正犯愁呢,没想到还有这活动,志愿者真耐心啊!”老人笑呵呵地告诉记者。
“微云”温暖
“现在是微博时代,每个人的力量虽然微小,但是集合在一起就很厉害了!所以我们都管自己叫做‘微云’。”牛塘镇团委书记翁路英告诉记者,去年镇上成立了“微时代·大力量”公益联盟,今年组建了3支志愿者工作队给牛塘老百姓送关爱送温暖。
在武进区卢家巷社区,一位50岁的“微云”特别显眼,他就是修了30年钟表的王师傅,已经连续两年为牛塘镇的居民免费修理钟表。“帮大家解决难题,让大家开心,我最乐意。”“微云”还前往有困难的市民家中服务。一位卢家巷居民的父亲因背部手术要卧床3个月,一直无法下床理发,活动当天,这位居民前来请求帮助,一位从事美容美发行业的“微云”二话没说就跟了过去,很快帮老人修剪好了头发,老人精神了,全家都开心了。

传播大爱
今年59岁的胡世明是戚机厂的一名普通工人,受雷锋精神影响,他经常骑着自行车到全国各地,寻找雷锋在世间留下的痕迹。胡世明从1968年开始收集有关雷锋的纪念品,至今已坚持了44年。至2011年底,他已收藏了上百种共1万余件与雷锋相关的物品。还亲自定做印刻雷锋头像的胸牌、印章和铜牌等纪念品,甚至还采用留青竹刻传统工艺,来制作雷锋头像的竹雕。
为了弘扬雷锋精神,他把自己的家——戚墅堰区花苑社区5楼一间不到80平米的屋子,改造成“爱我中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纪念馆”。记者在胡世明家看到,“雷锋藏品”随处可见。为了节省空间,他把床都拆了,自己打地铺。“建这个馆,我更想要宣扬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大爱精神,这才是永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