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把一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十五天。立夏是第七个节气。节气的作用,一是农民根据它来耕作收获,二是靠它来感知阴晴冷暖的气候变化。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指春天播种的作物已经直立长大了。今年是5月5日立夏,常州人有“立夏见三鲜”的说法,树上三鲜是樱桃、青梅、香椿头;地上三鲜是芥菜、蚕头子、元麦糊(一说是燕笋);水里三鲜为鲥鱼、白虾、海蛳。
立夏这天,男女老少都要称体重。一来进入夏季日长夜短,睡眠时间相对缩短;饮食偏于清淡,胃口欠佳出汗多,消耗大,称一称有多重,过了夏再复称,看看是否“降重”。二是称了之后可以防止“疰夏”,因为人在夏季犹如树木易受虫蛀,含厌恶之意,故又名“蛀夏”。但立夏以后,天气虽已转热,但有时还不能少穿,有“立夏穿棉袄,蚕娘要倒灶”的农谚。说明天气变化无常,对养蚕不利,“倒灶”,是大吉利的意思。如今,反季节蔬菜常年应市,立夏“三鲜”还有多少鲜味,人们已不大在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