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是全国助残日,学校事情多,这几天袁忠平抓着空,准备为武进花博会画一幅油画。他是武进区特殊教育学校内的一名油画老师。小小的画室里格外安静,周围弥漫着颜料的味道。如果不是袁忠平站起来找支画笔,你压根想不到此刻专注在画布前的老师,是位残疾人。而他教的也是一群特殊的孩子:该校7年级到9年级的12名聋哑、智障的学生。“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袁忠平说,自己不是上帝,不过,他想帮助这些孩子寻找那另外的一扇窗。
普通孩子只要两三堂课就能理解的基础光影知识,这些孩子要反反复复讲上一两个月
在常州几所特殊教育学校中,武进区特殊教育学校是唯一开办油画特色班的学校,在全省也是首例。校长徐良介绍,“2009年初,学校就有成立油画班的计划,除了想培养孩子们对世界的观察力,培养他们对美的认知;也是想为这些孩子打一些画画的基础,至少可以在今后创业、工作的道路上,多一个可选择的方向。”2009年上半年通过武进残联的帮助,学校和湖南残联取得联系,前往当地考察,希望能寻找一些合适的油画老师。袁忠平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进入学校的视线的。
袁忠平是湖南人,画油画20多年了。上世纪末还曾前往深圳、厦门等地学习,“在深圳也当过一段时间的画师,接一些订单,自力更生肯定是没问题的。”后来袁忠平回湖南老家参加当地残联办的培训班,免费教当地一些肢体残疾的小年轻画画,“只是希望,他们能像我一样,至少别成为家人的负担。”袁忠平在当地培养的一些学生,目前已经在深圳的油画市场从事画师工作。2009年5月,武进区特殊教育学校正式聘请袁忠平为学校的油画老师。
2009年7月,学校的向日葵油画工作室成立了,包括袁忠平在内,工作室共有两名授课老师。“来之前,我还是有些心理准备的,可看到学生之后发现,和想象中完全不同。”袁忠平说,最难的就是交流、沟通这一关,“我以前带的学生,大多只是肢残,在课程理解上完全没有问题。但这些孩子不一样,除了聋哑孩子,还有部分智障的学生。”普通学生花两三堂课就能理解的最基础的光影、用色知识,这些孩子要反反复复讲上一两个月。
袁忠平说,我不是上帝,但我只是想尽可能地为这些孩子找到那另外一扇窗户
向日葵工作室和学校其他教室是连在一起的,采访时,工作室内经常能听到隔壁教室传来的孩子们模糊不清的阅读声,大部分时候压根不能分辨出他们朗读的是什么句子。袁忠平说,每次听到这样的朗读声,总觉得很心疼,教学时也就格外用心。
除了正常上课,袁忠平经常利用晚自习的时间,辅导学生从最基本的线条、素描、调色开始学起。另外,由于聋哑孩子和智障的孩子在语言理解上有障碍,而且画画本身又涉及到很多专业术语,袁忠平要花很多时间备课,“先把要讲的提纲写下来,涉及到专业术语时,要特别注明,还要提前和手语老师进行交流,上课时该怎么翻译。涉及到光影运用、色彩搭配的时候,还要想着,能否拿实物进行比对,以便孩子们能够理解。”有时,备一堂课比上一堂课还要吃力。
不过袁忠平很喜欢教这些孩子,“他们表达情绪和情感的方式很直接,更直白。”袁忠平介绍,即便是画出了一只线条简单的鸭子,这些孩子也能手舞足蹈或者开心地叫喊上半天,这样单纯的表达方式往往能给袁忠平带来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近3年时间,袁忠平也教了不少学生,对画画有天赋的,不见得多。不过袁忠平并不在意,因为很多艺术都是共通的。“对素描、光影、色彩这些基础知识学得越扎实,将来在很多方面都用的到,比如,除了画画,还有摄影、设计、建筑等领域都会运用到。”袁忠平说,“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袁忠平不是上帝,只是希望能尽可能多地教孩子们一些基础的光影、色彩知识,将来,这些知识或许能帮助孩子们开发、寻找到那另外的一扇窗户。
今后,向日葵工作室还要面向社会,免费教社会上的残疾人士画画
工作室成立近3年,在师生、家长中的反响和评价都不错。目前武进区特殊教育学校已经将油画课程纳入本校课程体系,并且成功申报为全国重点课题“构建适切每个特殊孩子发展的学校课程的行动研究”的子课题。
寒暑假期间,工作室还与武进残联进行合作,面向社会进行义务培训。目前已经吸引社会上的残疾会员20多名。校长徐良说,这只是工作室面向社会的初步的尝试,今后,向日葵工作室可以长年面向社会开放,免费教社会上的残疾人士画画。
袁忠平觉得这个项目很有意思,眼下,他准备把老婆孩子都接来常州。“今后就可以专心忙工作室的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