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是,形成“三大印象”,实施“五大行动”。
“三大印象”:
“常人尚德”:深化“道德讲堂”建设,完善机制、亮化品牌、扩大影响,进一步提炼形成公民思想道德的常州模式、常州样板,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常州特色的道德文化。
“常人尚文”:排出重点项目、汇聚各方力量,迅速兴起文化名城建设热潮,把常州打造成吴文化创新发展的杰出代表、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发展的重要基地和名家大师云集的活力之城。
“常人尚学”:依托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深厚积累,全面提升理论武装、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科研究应用工作水平,以学习力的提升促进发展力的提升。
“五大行动”:
一是凝心聚力行动。以“科学发展、辉煌成就”主题宣传活动为龙头,精心策划一批专题专栏、深度报道、先进典型;开展“迎接十八大、讲文明树新风”创建活动,迅速兴起学习贯彻热潮;举办群众性歌咏大会等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制作推出一批十八大献礼文艺作品。围绕“创新驱动加速年”主题,瞄准“一核八园”、“510”行动计划、民生幸福工程等,开展系列专题宣传报道;完善舆情分析处理机制、新闻报道协调机制,推出民生政务微博“微常州”;选树一批“三创三先之星”,充实、完善、提升常州精神内涵。
二是素质提升行动。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实现“道德讲堂”再提升,纳入新一轮基础性文明创建评比考核内容,精心筹备全国“道德讲堂”建设现场会,创设互动型“网上道德讲堂”;广泛开展“学习雷锋好榜样——心系百姓、情暖万家”志愿服务月月行等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每月推出一批“常州好人”;制定《常州市全国文明城市建设长效管理办法》,深入开展“四进社区”、“社区邻里节”、文明礼仪教育等活动,确保在今年测评中取得佳绩;建成100所乡村学校少年宫,保持未成年人工作在全省全国领先。
三是文化惠民行动。加快推进市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现代传媒中心、常州报业大厦等重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城市“15分钟公共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成社区(街道)文化服务示范点10家,社区居委会服务点30家;全面启动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培育10家民间非营利性文化机构,100支民间骨干文艺团队,提升“幸福广场”周周演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全年推出公益性演出1000场,低票价经营性演出1000场;推进江苏省首家电视图书馆建设;加强《常州爱国名人系列人物传记片》等文艺精品创作,制作推介一批以常州本土人物、事件为题材的影视作品。
四是产业壮大行动。建立文化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搭建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加快重点文化企业上市步伐;办好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加快建设各类信息交易、技术创新以及版权保护平台;加速构建区域文化产业带,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争取拥有国家级、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家以上;确保今年文化产业项目总投入超100亿元,其中超亿元的项目8个以上;培育15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大型龙头文化企业,100家规模以上重点骨干文化企业;确保今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
五是品牌塑造行动。形成品牌体系,提炼城市发展品牌,推出更多的“常州模式”、“常州现象”;挖掘运河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资源,弘扬“常州画派”艺术特色,提升乱针绣、留青竹刻、梳篦等传统工艺美术品牌,培育动漫游戏、文化旅游、文化休闲、文化消费等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开展全市宣传思想工作创新成果推选活动,抓好品牌外宣,逐步形成品牌发掘、提升、亮化和推广的科学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