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档案:尤辉 ,男,1980年12月出生,大专文化。常州市锐点电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雷锋科技服务站站长。2003年开始为小区居民免费维修电脑,2005年成立雷锋科技服务队,至今已累计为全市居民免费维修电脑上万次上万小时。先后被省、市、区评为“百佳好事实事”、常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等。
周一下午一点半,到丽宝第花苑内的“雷锋科技服务站”采访尤辉,尤辉不在。一个中年男人后脚跟着走进来:“我是来帮你们修灯的。”
服务站里两个值班队员站起来,指指天花板——两盏很旧的日光灯,其中一盏完全暗了。这才注意到,服务站里光线很暗,看报纸都有点吃力。
了解尤辉,就从这间昏暗的、并不宽敞的屋子开始吧。
镜头一:一盏日光灯暗了半年
“搬来这里半年多,这灯从没亮过。”值班队员黄常春板着指头算,“太忙了,顾不上。今天还是社区喊人来看的。”
天花板非常高。修灯的师傅想要个梯子,没有;找凳子垒起来,也不够。最后把电脑搬开,拖了张桌子过来,再加一张凳、垫一块砖,终于够着了。摘下灯管,还没拧松螺丝,灯罩就摇摇欲坠。师傅叫起来:“早该换了呀,多危险!”
何止是灯管,整个服务站,目光所及都是旧旧的。几张桌子、几把凳子、两台电脑,一个玻璃柜台,里头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电脑零件和工具。天花板上一只老式吊扇,墙上挂一只空调,颜色灰黄。
“我们以前是在兰陵广场的岗亭,有个小办公室,后来拆迁了。这是社区的房子,他们现在搬到天安河滨花园去办公,把这间给了我们用。空调是那边拆过来的,还是队员的家长送的。”
镜头二:开回一辆5万元的新面包车
师傅出去买新灯管时,尤辉开着一辆簇新的面包车回来了。反光镜上还用大红色包装带系着蝴蝶结,车窗上贴着“兰陵街道党员志愿者服务中心”的字样。两个队员跳起来冲出去,围着车子上下左右又看又摸,嘴角都快咧到耳朵。
“这是街道出钱给刚成立的党员志愿者服务中心配的车。服务中心下面有8支队伍,现在都交给我负责了,雷锋科技服务站也是其中之一。”尤辉显然很兴奋,“虽然只是辆5万元的车,但对我们来说,跑远路、载机器,方便太多了。”
正说着,队员霍中洋打电话来,要去邹区上门服务,不知道该坐什么公交车。“225路转17路!”黄常春脱口而出。
尤辉笑起来:“常州的公交线路,他们都太熟悉了!”随口说了几个远的、近的地方,黄常春都对答如流。
“给居民修电脑,不收一分钱、不吃一顿饭、不拿一份礼,这是规定。所以,大家出门也尽量省钱,能步行就不坐公交,能坐公交就不打车。”
镜头三:兵分三路上门服务
三点不到,尤辉和黄常春去小区对面的一家眼镜店,送修好的主机。与此同时,霍中洋去邹区居民家免费服务,队员胡卓君去市区两个居民家。
从2005年雷锋科技服务队成立至今,尤辉手下一直聚集着一批热心热血的年轻志愿者。2007年,尤辉自己开了一家锐点电脑科技有限公司,每年拿出四五万元来支撑服务队。现在的十多位志愿者中,有电脑城小老板、企业职工,还有好几位是尤辉公司的员工,每天至少2人在服务队值班。墙上写的上班时间是上午10点到晚上9点半,实际上,加班和方便面,都是家常便饭。上万小时的志愿服务,就是这么来的。
当天值班的黄常春和胡卓君,都是毕业两三年的大男孩。胡卓君两年前被父母送来这里,结果从一个沉迷网游的“小胖子”,变成了深受居民喜欢的“小胡”。来自富裕家庭的黄常春则说,比起赚钱,现在更想跟着尤辉学技术、帮别人,心里高兴。
镜头四:等你生宝宝,一定要告诉我
出了眼镜店,步行去浦北新村的薛先生家,他的PS软件出了问题,需要重装系统。
进了门,尤辉和黄常春就开始闷头工作。薛先生站在旁边一个劲说,你们每一次来都不肯收钱,以后我怎么好意思再叫你们?
薛先生是前两天偶然散步到兰陵广场时,发现尤辉的服务站的。“后来居然发现,我住在兆丰花苑的80岁的老父亲,还有住在元丰苑的姐姐,都是在他那里修电脑的。以前找别人修,开口先谈上门费,只有他们,二话不说就来了,死活不收钱。”
“你不用放在心上,我们去谁家都是这样的。”尤辉抬起头说。
“那等你结婚的时候,我来帮你拍照。我以前开照相馆的,水平还不错。”
“我去年办过婚礼了。”
“那生宝宝的时候,一定要告诉我!”
#p#
最不能拒绝:市民找上门来求助 最困难时候:6个志愿者走了4个
最后,记者在他服务回来时,终于抓住了他,本想与他面对面地交流,了解他的内心。可是,他显得很匆忙,也不是特别想剖析自己,所以,聊的话题,还都是围绕他的工作与他的科技服务队。与他的对话,感觉更多的是平实,而这平实当中,却显得更加真切,对自己工作,对志愿服务,对服务对象,一如的真切。
记者:你曾经觉得外企里的网管工作太清闲所以辞职。现在做的事情,和当时的初衷还一致吗?
尤辉:80%和当时的计划相同,还有20%是外部助推。我本来的想法,是带着大家一起为兰陵片区的居民服务。因为觉得自己能力有限,在一个不算太大的范围之内,能够集中精力做得更好。但是前几年媒体报道,再加上口口相传,有很多兰陵地区以外的市民找上门来。有人需要帮助,我当然不能拒绝。
记者:你这样完全免费地为居民服务,有同行觉得你抢了他们饭碗吗?
尤辉:会有一些这样的声音。但我不会去抢同行的客户,只有别人主动找过来的,我们才做。特别是很多老年人、残疾人,还有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这样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我一定来者不拒。
记者:精力都花在工作上了,家里肯定照顾得少,妻子会抱怨吗?
尤辉:她已经非常理解我了,但偶尔也会有。比如约了很久,和她的朋友、家人吃饭,吃到一半忽然接到电话,必须要赶去。这时候我会撒个小谎,说对方是个老板,说不定会看中我的技术,多个工作机会。其实她心里都明白。
记者:获得很多荣誉,知名度也高了,对你来说是好事还是困扰?
尤辉:有一点矛盾。助人为乐是值得在全社会宣传提倡的,但我和队员们帮别人修修电脑,自己肯定又觉得不值一提。前几年,媒体曾经报道过服务队,第二天我们接到了100多个电话,忙了一个星期才全部做完,还有人从镇江赶来要跟我学技术。
记者:服务队有过困难时期吗?
尤辉:成立一两年之后,不少人在观望我们,觉得不收钱肯定撑不了太久。也确实,最困难的时候,6个志愿者走了4个。所以我2007年开了公司,就是为了更好地支撑服务队,运营很正常。现在服务站已经有16位志愿者,街道党员志愿者也有300多位了。
#p#
他们眼中的尤辉
居民:忙到中午十二点,一碗腊八粥都不肯喝 妻子:半夜十二点,他还在接咨询电话
经常接受记者采访,屡屡出现在媒体上,尤辉和他的雷锋科技服务站被笼罩在光环之中。生活中的尤辉又是怎样一个人?和他最亲密的家人又怎样看待他?还有,被他服务过的居民,他们感受到的是怎样的尤辉?记者在实地采访中,实录了他们的对话。
黄克 同学
尤辉是我的初中同学,那时候他当劳动委员,每天下课擦黑板,放学后帮值日生大扫除。七八年前在小区门口碰到尤辉,知道他在社区免费修电脑,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当年擦黑板的身影。服务队成立以后,我也加入了后勤工作,会一直继续服务下去。
黄常春 雷锋科技服务队志愿者
我是新市民,本来挺内向的,找工作到处碰壁。社区介绍我到尤辉的服务队之后,慢慢性格放开了,对电脑兴趣也越来越浓。尤队人特别好,还特意买网页制作的书送给我。有他的帮助加上自己努力,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一定能做一款属于自己的游戏,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蔡志荣 兰陵医院总经理
小尤和他的小伙子们真是踏踏实实做事的人,一些专用的医疗软件对他们是一种考验,但他们的好学和勤奋弥补了不足。我有什么相关的业务都会介绍给他们,2011年我重新创业开了公司,随即把公司的电脑维护业务给了尤辉,他值得我信任。
游展骥 清潭六村居民
去年腊八,我的打印机出故障,尤辉接了电话马上来了,很快就修好。那时候已经中午12点了,我家里烧好了腊八粥,给他盛了一碗垫垫肚子。但他就是不肯吃,开门走了。
尤汉洪 尤辉父亲
尤辉从小就有爱心。看他在服务队那么忙,有时候半夜12点还没回家,找过去才发现是累得躺在长凳上睡着了,我们父母当然心疼。前几年忙得没空谈恋爱,我们也担心过。但他做的事是有意义的,我们四个大人都是服务队编外成员,给他们烧烧饭也好啊。
唐洁 尤辉妻子
他几乎没有一天休息,经常半夜十一二点还在接咨询电话。婆婆开刀当天,他都是帮居民修完电脑再来医院。但这些,我结婚前就知道,能理解。与有这样品质的人牵手,绝对可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