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明出行 >> 内容
常州一家庭主动退出公租房希望给更困难的家庭
发布日期:2012-03-26   来源:文明网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在保障房的管理问题上,实物配租的保障对象退出一直是个老大难,而且这还不是一个个例。据数据统计,从2009年至今,保障对象退出实物配租房的仅有33户。不过,昨天常州住保中心却来了一位女士,表示要办理手续,主动退出实物配租房,这让工作人员很感动。

  10多年前,成首批廉租房实物配租家庭

  这位女士叫贾英(化名),丈夫叫刘平(化名),两人今年都已47岁,儿子目前正在上大二。

  10多年前,刘平随父母从江西迁居到常州兰翔厂做一名工人,月收入只有300元,妻子贾英当时在常州的一家购物中心,做一名临时工,收入也才500元一月。

  因为家庭的窘迫,一家人租住在三井乡一个仅有25平米的私房中,每月租金180元,就花掉了总收入的近1/4,加上儿子念书也要花钱,让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拮据。

  2000年,贾英一家成为了常州市首批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家庭,住进了位于机械新村的一套57平米的廉租房里,“我们是第一批,当时一共20户,所以觉得很幸运。”

  贾英告诉记者,住进廉租房后,不仅感觉房屋面积大了,设施比以前好了,最关键的是房租压力大大减小了,“一月一平米使用面积只要1元,总共才40多块,只有原来的1/4!”

  贷款买了经适房后,主动退出公租房

  2009年,随着家庭收入的逐渐提高,贾英一家已不再符合廉租住房的条件,于是他们申请转为了公共租赁住房家庭,房子依旧是之前机械新村的房子,只是转为公租房后,每月的房租增加了2.5元/平方米。

  “既然收入提高了,也应该按照政策来。”贾英表示,即使是转为公租房后,一家人还是觉得很“优惠”,“200元租个近60平方米的房子,我们2000年租25平方米的还要180元呢,所以我们觉得还是挺好的!”

  也就在2009年3 月1 日,常州市出台了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政策,符合条件的家庭购买经适房可获得8万元的货币补贴,而这个利好政策诱惑着贾英和刘平,“我们想想,也不可能一辈子依靠政府,租着这么便宜的房子,而且我们做梦也想有个自己的房子。”

  于是贾英和丈夫跟亲戚东拼西凑,凑了个首付,于2009年5月份买下了清水湾花园的一套85平方米的房子。2011年6月底,贾英买在清水湾的房子竣工交付,既然有了房子了,贾英和老公商量着,应该到“退位让贤”的时候了。“其实我们本来想延期的,因为房子拿到了,但一时也没钱装修。”贾英说,目前虽然工资收入比以前提高了一些,但每月仍要还1000多元的房贷,再加上儿子上大学的费用,“目前装修房子还比较困难”。

  “不过我们已经享受了11年的"优惠"了,肯定还有比我们更困难的家庭,再住下去我们也愧疚了,所以就决定主动退出。”

  贾英告诉记者,目前儿子在外上大学,丈夫刘平在外工作,她一人在小新桥暂时租了个私房,300元一月。

  近3年来,仅30多户退出实物配租房

  对于贾英一家主动腾退实物配租房,常州住房保障中心的工作人员还是有些惊讶的,“一般主动退出的比较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项数据显示,从2009年至今,常州市区范围内保障对象退出实物配租房的有33户,加上贾英这一户,一共34户,这其中17户家庭是由实物配租调整为租金补贴;9户单人家庭因去世退出;剩下的8户因购房退出,贾英也在其中。

  常州房管局住房保障处王处长向记者透露,一般来说廉租房租金补贴的方式比较容易退出,“年审之后,不符合条件的,就停发补贴”,但是对于实物配租的后续管理上,目前难度还比较大。

  “对于购房的保障家庭,我们可以通过登记中心、商品房预销售系统以及存量房交易系统查询”。王处长希望,能有更多的家庭像贾英家一样,通过努力,提高家庭的生活质量,从“有房住”改善为“有住房”,将“优惠”让给更需要帮助的家庭。

  另外,王处长也表示,住进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的家庭并不代表就“一劳永逸”,今后将通过定期对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家庭进行年审、加强日常使用管理和建立公众监督机制等方式,加大后续管理的力度。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文明热线:0519-85680855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