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明出行 >> 内容
图文:每天有1.5万吨再生水给柴支浜“换血”
发布日期:2012-04-28   来源:文明网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今天早晨出门一看,水清得很,一点味儿都没了。”昨天上午,兰翔幼儿园的李老师特别高兴,带着园里100多名孩子,第一次在门口的健身园里做早操。

  在此之前的早操课,李老师需要带着孩子走出500米路,到兰翔二村的一个空场。幼儿园门口尽管有一个健身园,器材齐全,场地也不小,但谁也不肯去。“那儿太臭了,每天回家连头发都是一股味儿。”李老师操着东北口音说道。

  李老师说的臭味,是从健身园旁的柴支浜南支散发出来的。这是一个“断头浜”,以前水又黑又臭。“我们在这儿四年了,以前连窗户都没法开。”李老师一边说着,一边指着河浜旁的几幢居民楼说,“那些都是福利分房,当年有些人家摇号分到这里,那真叫欲哭无泪哇。”

  然而在昨天,记者看到的是清澈的河水,甚至能清晰见到一米多深河底的石块。

  位于新北区腹地的柴支浜全长6.19公里,南段在兰翔二村断流。以前虽然经过几次整治,但黑臭现象仍时有发生,附近居民不堪其扰。

  改变,源于市排水管理处通过泵站“生态补水”。市排水管理处去年9月份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在城北污水处理厂内新建一座占地100多平方米的再生水泵站,又拉出一条1900米的管道,把厂里提高标准的优质再生水引入柴支浜。到4月份这一工程正式投入运行。

  “前两天还有些臭味,今天已经闻不到了。”在河边散步的新村居民杜先生说,“真担心后面再有反复。”

  “这不用担心,每天会有1.5万吨清水进入河道。”在现场巡察的市排水管理处副处长王长波告诉杜先生,“而且这个再生水‘溶解氧’比较高,适合水生动植物生长。过段时间,其他部门会在水里种些水草,到时候风景很好。”

  据了解,这一“生态补水”工程此前已在白家浜、叶家浜等河道试点获得成功。目前我市各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已经被广泛应用在绿化、道路冲洗、市政杂用、工业用水等诸多领域。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文明热线:0519-85680855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