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英的故事
87岁,常州市武进区遥观中心小学退休教师。
白英,创办过小学,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受过文化大革命动荡。在退休后的20多年中,他甘于奉献,把孩子的健康成长当成了此生最大的快乐。
早在1990年,白英就用自己的退休工资,为贫困孩子邵晶晶送去自己的一片关爱。1995年,他从报纸上得知常州轻工学校连云港孤儿李家壮生活无着,面临辍学。他主动联系,每月资助200元,连续3年。此前,他已同时资助5名贫困生,2004年更是同时资助8名学生。20多年来,他共捐出人民币130余万元,受助学生达70多名,最多的一位达5万多元。
白英还累计为学校捐款7万多元,2006年在遥观中心小学创办了“白英基金”,让更多的困难孩子在学业上有了保障。在白英的影响下,常州中天纸业集团有限公司老总蒋志伟从2004年起也走上了助学之路,曾经受过他资助的学生中,也有一些人走上了资助他人之路……
点评:做好事不难,难的是坚持了20年。白英用自己平凡的举动,帮助那些贫病幼弱者,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19岁,新北区春江镇安家中学学生。
在他7个月的时候,母亲就离他而去;父亲在他3岁时告别人世;5岁时,爷爷得肝癌病死。从此,他和姐姐、奶奶相依为命。小伟波从小帮奶奶分担家务,放学路上也会捡瓶子卖,每一角钱都要算计着花。奶奶有类风湿关节炎,为让奶奶多睡会儿,他每天悄悄地起床,做好早饭再去上学。奶奶受伤,姐姐正念初三,他把所有的家务都承担下来。养鸡、喂猪、煮饭、割草……成年人都感到难以承受的压力,小伟波硬是扛了下来。
张伟波学习非常刻苦,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他说:“虽然爸爸妈妈早早地离开了我,但许许多多好心人向我一次次伸出温暖的大手。他们在精神上鼓励我,在学习上支持我,在物质上帮助我,让我有足够的信心坚持住,咬住目标不放松。我一定要做个有出息的人,回报社会,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点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相信经历过磨难的张伟波,一定会拥有一个灿烂的人生。而他的行动,也值得如今很多“90”后孩子们学习。
#p#
49岁,常州市新北区城北派出所联防队长。
自上世纪80年代从海军某部退役后,军人的激情促使万鹏翥加入了新北区城北联防队,1996年起担任中队长的职务。这些年来,他亲手抓获的违法犯罪嫌疑人员多达300余名,1998年苏州发生的抢劫杀人案、2000年河海辖区发生的持枪抢劫出租车司机案等犯罪团伙成员都栽在了他的手中。他先后两次被授予常州市见义勇为积极分子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常州市公安局评为联防工作先进个人。一张张的荣誉册,记载着一桩桩浴血搏斗,记录着一次次生死较量。
联防队的工作不仅待遇低,而且生活没有规律,随时遇到生命危险,可他无怨无悔。每到阴雨天,浑身各处的伤口就齐向他发难,钻心的痛,可他总是闷在肚里不响。一家老少担心他的安全,都劝他别干联防了,可他说:“我就是喜欢联防这工作,才干了十几年,说抛就能抛得下嘛?!”熟悉他的人都称他为“拼命三郎”,每次受伤还没养好,他就心急火燎地去上班了。他的工作干劲和冲劲,深深感染了周围的每一个人。
点评:身为河海街道联防队员的万鹏翥以刚正不阿、毫不畏惧、勇往直前的献身精神,彰显出了联防队员的一身正义和豪气,显示了人生价值的所在。
35岁,金坛市房地产管理处职工。
今年4月4日,孙晓江驾车沿金坛至西旸方向行驶,行至直溪邓墓村口时,看到路上发生一起恶性交通事故,一辆变形拖拉机与一辆电动三轮车相撞后又与一辆轿车相撞,三轮车上的两人倒地不起,轿车驾驶员昏迷不醒。他立即停车查看情况,询问是否需要帮助。
此时,肇事车辆车主在下车看了一下情况后,发现情况严重,不顾路人的阻拦,强行驾车快速逃离事故现场。面对突发情况和群众的求助,强烈的正义感使孙晓江没有半点犹豫,果断驾车追击。在追赶过程中,为了避免与肇事车碰撞,确保路上其他车辆和群众的安全,孙晓江采取“只跟不超、紧追不舍”的办法,并及时与110指挥中心取得联系以便于他们堵截。在与肇事司机周旋30多分钟后,最终将肇事车辆逼至直溪交警中队。孙晓江在与交警简单说明情况后默默离开了。
点评:面对灾难,知险而上,帮助他人,不计得失。当有人为了在街上扶不扶摔倒老人而纠结时,这位常州好人愿为素不相识的灾难受害者主持公道,用自己平凡的举动彰显善行无疆的力量。
#p#
母亲,林学翠,40岁,常州宝德衬布有限公司工作。
女儿,刘海娟, 20岁,常州市创研科技有限公司工作。
去年12月4日,寒风乍起,正从戚墅堰工房九区菜场买菜回家的林学翠、刘海娟母女,在地上捡到了一个黑色女式拎包,内有现金3万多元、金项链2条、金耳环1对、金戒指2个、银行存折3张、现金支票与现金卡若干,总价值超过100万元。林学翠第一反应是“失主肯定急坏了”。“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 的母女俩一时间手足无措,当她们冷静下来的时候,一个念头产生了——“送去派出所”。
派出所民警很快联系上了失主,而此时的失主居然还不知道包已丢失。51岁的失主是一家单位的会计,当天上午去菜场旁的工商银行办事,“民警联系我的时候,我的魂都吓掉了!还好,遇到了好心人!”失主孙某感动得热泪盈眶,立马抽出一叠钱想塞到林学翠的手里,但被林学翠母女婉拒。“我们虽然文化不高,但也懂得,不是自己的东西,哪怕是一分钱,也绝不能要。如果我要钱,就不会把包还给你了。不是自己赚来的钱,拿着也不踏实,晚上还睡不好觉。”林学翠母女神情淡然。
点评:小城有大爱。如今在不少人看来,丢了东西,能找回来的期望值大大降低,林学翠母女的善举很给力,让大家对拾金不昧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41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中心小学教师。
2005年,马曙辉赴西藏支教一年。回来后,他坚定信念,要为西部教育不断付出力量。 2007年,他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一整年都行走在西部教育的路上。从有效教学到儿童阅读,从教师培训到学校管理,从教师成长到课堂示范,从经济资助到发动结对扶贫,他毫无保留地播种着。从玉树称多到舟曲邻县宕昌,从西藏到贵州,都留下了马曙辉坚实的脚印。他说他被西部孩子渴望学习的眼神、西部老师在那么艰苦环境下仍然挚爱教育的精神所打动,所以他迷上了西部教育,迷上了那些西部支教网站,迷上了各类民间基金组织和志愿者团队。他说:支教不是最终的目的,智教才是最好的共同提高。
在本地,他给同事出点子、为其他科室想新招、帮新老师解决难题,从2+1爱心社、单亲爸爸联盟,到轰轰烈烈的168爱心工程,他的爱心弥漫在校园内外。
点评:一路格桑花,是大家送给马曙辉的美称。支教,不是马曙辉为了事业上升的一种手段,而是他用一颗包容世界所有孩子的爱心,去教书育人的无私情感体现。
#p#
33岁,现任常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科科员。
曾经,在她租的65平方米的房子里,住着8口人,有公公、婆婆,还有小叔子一家3口。多年来,她用无私的爱,悉心呵护着每个家人,用行动诠释了中国传统女性善良贤惠的美德。
2005年起,这“八口之家”的日常生活重担,就落在了韩彤柔弱的肩上。婆婆因为手部腱鞘炎动了手术,生活不能自理。当时,她已怀胎十月,即将临盆。但是,她拖着笨重的身体给婆婆洗头、洗澡、穿衣服。婆婆有很严重的腰腿疼,她一直坚持每晚给婆婆按摩全身,缓解疼痛。
当韩彤的女儿出生4个多月后,侄子也呱呱坠地。弟弟夫妻俩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孩子。她就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养育和照顾侄子的重任,小区里的邻居甚至一直以为她生的是“龙凤胎”。为了照顾两个孩子和公公、婆婆,韩彤经常累得在沙发上不能动,但她却从来没有向亲人抱怨过一句。
如今,经过多年奔波和忙碌,她和爱人贷款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后,才搬进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家,并还是同样的照顾和关爱家人。
点评:用宽广的心胸去爱护自己的家人,韩彤的故事也许没有那么惊天动地,但依然十分温暖感人。也许有女人选择的婚姻是在宝马里哭泣,但韩彤绝对是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小幸福的女人。
49岁,在常工院已任教10多年。
2010年国庆节前夕,吴玉珍突然前胸、后背剧烈疼痛,后被确诊为白血病。今年2月6日,吴老师通过查号台查到常州红十字会的电话,详细询问了关于器官捐献事宜,她希望自己走后全身器官可以奉献于医学,她对红会工作人员说:“我每次化疗都要打保肝药、保胃药,每次都要做检查,我的心、肝一点问题都没有。”
2月7日,红会工作人员来到病房,为她办理了捐献眼角膜手续。当得知自己的器官不能捐献时,她非常遗憾,并多次跟身边的亲人说,希望医院帮助保存她的器官,等若干年后科学更发达了用于医学研究。2月29日,吴教授已处弥留状态,仍然惦记着捐献器官的事,她断断续续地对医生说:“我做了器官捐献,你一定要保证我的器官完好。”
据了解,吴教授的捐献行为并非偶然,“关爱每一个人”是她为人处世的一贯情怀。她早年的同班同学得知她生病后,凑了几万元捐给她,可她执意不收,还让丈夫再凑些进去,建立了“爱心基金”,用于帮助困难的同学完成学业。
点评:虽阴阳相隔,但依然大爱无疆。任何言语,都似乎难以完全诠释这位老师的善行与义举。
#p#
智勇双全好司机
马荣大,47岁,常州市联创出租汽车有限公司出租车司机。
他是公司里的夜班的哥,3年里帮警方破案达十多起。2009年7月3日晚,马荣大驾驶出租车发现3位形迹可疑的乘客,迅速将车开到龙虎塘治安卡口,后经民警询问和检查,当场在3男子身上查获尖刀、电击器、辣椒水等作案工具,3人交代预谋抢劫的犯罪事实。2010年,马荣大从车后视镜中观察到两名乘客神色反常,随即迅速将车绕至三里庵卡口。后经民警盘查和审查,两人交代了盗窃作案8起的犯罪事实。
去年,老马在第七届全国十大见义勇为好司机表彰大会上,被授予“全国见义勇为司机”的称号。整个江苏有上千名司机参选,但获奖的只有3人,而获奖的常州的哥,就只有老马一人。更鲜为人知的是,老马上有瘫痪的双亲,下有正在念书的女儿,一家五口只有他一个人在赚钱,他一直辛勤撑起自己的家,没有半句怨言。
点评:作为一名出租车司机,老马和犯罪嫌疑人斗智斗勇维护正义;作为一家之主,他辛勤工作从无半句怨言,这样的好人在道德讲堂显得可爱可亲。
河中救4人
周留华,56岁,金坛市直溪镇西溪村委后巷村村民。
老周是一位普通农民,但当见到有人遇到困难,总是义无反顾地出手帮助。今年1月,后巷村陈粉梅女儿一家4口乘坐面包车掉入河塘。邻居周留华见后,随即跳入冰冷刺骨的河塘,与陈粉梅的丈夫一起将落水的4人救上岸。周留华一直患有肺气肿,医生一直叮嘱要防寒保暖。此后,周留华肺病复发,不得不住院治疗。
周留华是直溪供电所的一名抄表员,生活中乐于助人,从来不拘小节;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精通业务,热情服务,几十年如一日。每当老百姓向村委会反映用电方面的困难时,村委会都会找到周留华同志帮助协调解决。
点评:面对危难和死神,挺身而出,用瞬间的选择,担当道义,显示一个人的高贵品德。
#p#
又一个“提灯女神”
周伶霞,32岁,市二院护士。
护士南丁格尔被称为“提灯女神”。在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周伶霞干了整整6个年头,她数不清到底经历了多少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数不清到底看到了多少撕心裂肺的悲欢离合;数不清用这双手擦过多少病人的屎与尿;数不清白大褂上喷过多少病人的痰与血;数不清过了多少个必须让自己的精神保持高度集中的深夜;数不清她的手机到底接到过多少次科里的紧急调遣。怀孕期间,她因为没有办法用止痛药,常常早上起床手指就肿得没办法弯曲,甚至无法给自己穿衣服、洗脸。但即使这样,周伶霞依然凌晨爬起接班,花半小时的时间活动关节,否则她蹲下给病人把床摇高后就没有办法站起来。
在“一加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周伶霞同样服务了近10年,她长期以来一直与姜奶奶结对,并一直服务到老人去世。她说:“在‘一加爱心社’的志愿服务,我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人的生命因为被需要才有价值,人的价值因为付出才会升华。”
点评:滚烫的心,热情的手,真诚的爱,周伶霞的善行善举,温暖了更多常州人的心。
“五个一”
岳效忠,50岁,武进区公安局南夏墅派出所南湖家苑警务室社区民警。
针对南湖家苑附近黑车多、摊点多,社会人员层次复杂的现象,岳效忠与高新区交警中队、南夏墅城管中队合作,专门成立一支队伍,对黑车、乱设摊点现象进行整治。还组建了一支由75人组成的群防群治队伍,与社区义务巡逻队一起,经常在社区的各个角落巡逻。在暂住人口管理上,他努力做到“五个一”:有一张出租房屋信息登记表、一张暂住人口表、一张流动人口工作动态分析表、一名长期暂住人口信息员、一张流动人口近期脱帽照片。
去年以来,岳效忠进一步创新管理方法,全面践行民生警务,探索建立了社区党务、政务和警务“一站式”服务管理模式,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辖区企事业单位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全年共有3975名外来务工人员接受了全方位、高效率的服务。充分整合社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安装47个视频监控探头,进一步固化了日常的治安巡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点评:老岳不仅是对事业虔诚执着,付出辛苦,倾注心血,他更能用自己的智慧创新工作方法,将自己的服务能力最大化。
#p#
14岁的双肩
俞香,14岁,上沛中学学生。
生活在溧阳市毛家上史村的俞香,今年才14岁,可因为爸爸和哥哥相继在外打工,她独自一人承担起几乎是家里所有的家务,并要照顾生病的母亲和年迈的奶奶。她每天早上5时准时起床,先烧两壶开水,凉成温水,再灌到暖壶里,留着白天给双目失明的奶奶喝。然后照顾奶奶穿衣服、洗漱、打针、吃药,做早饭,还要把奶奶中午的饭菜做好,收拾好碗筷后才去上学。这是俞香除周六、周日外的每日“晨曲”。家里的一日三餐她要心中有谱,市场的菜价、粮油价她要关注,每日的开销她得精打细算。所有当家成年人应该做的她都不含糊,且做得有板有眼。 因为要节约水费,俞香每次为全家洗衣服都是用冰冷的井水或河水,时间一长,冬天俞香的双手满是冻疮,甚至蔓延到手背。
俞香的老师史雅莉赞赏地说,“俞香虽然家庭贫困,但在学校却是一位恪守学生道德,乐于帮助他人,学习特别勤奋刻苦的一位好学生。”据俞香的邻居介绍,经常看到俞香有时间就会去村里的养老院帮爷爷奶奶打扫卫生,大家如果有什么需要找俞香帮忙,她从来也不会推辞。
点评:在贫困中谋生,在艰苦中自强。俞香外表看起来文弱,但是在精神上,她从来都是强者。
久病床前……
杨文娟,34岁,红梅街道北环新村居民。
杨文娟有着一个在外人眼里看来很不幸的童年。她刚出生不久,父亲突发精神分裂症,丧失了劳动能力。1991年初,母亲又因脑出血中风引起偏瘫,生活无法自理。这时杨文娟才13岁。这突如其来的困难和压力并未将小杨压垮,她在读完中技后,勇敢地承担起了家庭的不幸。
清晨6点起床,做早饭、买菜、帮母亲洗脸、喂早饭、洗衣服,中午做午饭、看店,下午4点喂父母吃点心,晚餐把午饭热热……现在,杨文娟都不用看钟,她自己的“生物钟”就会准点提醒。为控制父亲病情复发,每天要按照医嘱给他服药,重点监护,防止因疏忽发生意外。还要经常帮母亲翻身与拍背,进行功能锻炼。虽然周而复始的事情琐碎、单调,但杨文娟的心却是甜蜜的。
点评: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杨文娟用行动改写着这句话。她以一颗感恩的心,一份孝亲敬老的爱,一份关爱家人的情,报答养育之恩。
#p#
82岁的年轻志愿者
夏云秀,82岁,天宁区红梅社区居民。
年逾八旬的老人夏云秀原在潞城中心小学执教,退休后利用自己一技之长回报社会,先后为7名低保家庭的孩子进行义务学习辅导,为13名学生免费授课,为2名贫困大学生送上2000元作为助学金,捐出1000元为10名残疾人子女购买文教学习用品。为培养孩子们的综合技能,她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学剪纸工艺。在社区,夏奶奶也是一名长期志愿服务者,她连续多年给同小区的百岁老人殷明德,每年送去200元祝福金;红梅新村8 个党支部16名委员历年来都收到由她出钱订阅的《中国简报》;为关爱社区的贫困家庭,她捐出了1万元作为专项基金;汶川,玉树大地震,她视灾民如同亲人,分别捐上2000元以表慰问。
夏云秀的志愿服务精神深深感染了整个社区,她所在社区以夏云秀名字命名,组织成立了“夏云秀志愿者队伍”八小组,包括“道德讲堂”宣讲志愿者队、夏云秀爱心帮扶志愿者队、夕阳红巡逻志愿者队、文明智囊团志愿者队、红帽子环保志愿者队、红梅剪纸志愿者队、红色关爱下一代成长志愿者队、红梅文艺团志愿者队。
点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82岁的夏云秀有一颗28岁般热情的心,她扶危济困,雪中送炭,是所有年轻人看齐的榜样。
“熊猫血”
朱金荣,56岁,钟楼区新闸街道前进村人。
他是钟楼区一位家喻户晓的“活雷锋”,多年来做过的好事举不胜举,小到帮邻居补车胎、修家电,大到为救小孩被汽车轧断左腿,落下终生残疾。除了这些,朱金荣的血型是RH阴性B型,也就是俗称的“熊猫血”,而他坚持无偿献血8年,共2900多毫升。他用无私的精神诠释了当代“活雷锋”的高大形象。
今年1月4日,朱金荣散步时,接到南京一名白血病女孩急需“熊猫血”救命的电话。他直奔火车站,赶到南京武警总医院,立刻献血300毫升,然后又马不停蹄地从南京赶回常州,踏进家门时已近晚上8点。这次南京行,朱金荣不光无偿献血,连来回南京的路费也是自掏的腰包。对于每月只有500多元固定收入的朱金荣来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可是他却表示,“只要我的血能救活一个生命,自己吃点苦吃点亏没什么大不了的。”
点评:身上流着稀有血 捋袖救人不含糊,朱金荣很朴实,虽然他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能用行动昭示一个常州人的精神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