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明出行 >> 内容
薛家惠民10年不辍,幸福“温度”升涨
发布日期:2012-09-25   来源:文明网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广场,城市生活的一个缩影,人来人往,或匆匆而过,或驻足留连。也因此,城市里的广场,记录着城市的表情,成为人们内心表达的“温度计”。

  全市唯一一个“全国文明镇”——薛家,拥有着让当地人备感自豪的两个休闲健身广场,“哪天不去了,脚就觉得痒了。”一个个喜气洋洋的表情,映射着节节攀升的幸福“温度”。

 

  3亿元可以出让的宝地不卖,反倒借了4000万建了个大广场

  【近镜头】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这时候的薛家中心广场最是热闹。晚风伴随乐曲,柳树轻舞发丝,人们笑声不绝。

  60岁的袁产娣,社区舞蹈队的“头儿”,吃过晚饭,她就张罗一群姐妹来到这儿,一起练腰鼓和木兰扇。“要参加演出,不能马虎。现在薛家人看的演出多了,要求也高了。”

  练习完之后,袁产娣还要跳跳交谊舞。这时候,诺大的广场已经有两千多人了。“每天都这样,以前还有人专门从红梅开着车来我们这跳舞的。”

  一天跳舞将近3个小时,是袁产娣以前怎么也不敢想的。“祖祖辈辈都种地,拿锄头都来不及的。”等到拆迁安置到顺园三村,中心广场也建好了,有了时间还有了场地,村上的熟人硬拉着她进了队伍。慢慢就跳得有模有样了,还带起了徒弟。

  袁产娣说,“只要是好天气,吃过晚饭不去广场上跳跳看看,脚就觉得痒了”。

  【远镜头】2005年,薛家镇政府会议室,正进行紧张讨论,讨论的议题,是镇中心一个地块的去向。

  2002年划归到新北区后,薛家镇的中心地块无疑成了宝地。

  有人提出,镇政府资金紧张,还有负债,不如将地块出售。按一亩土地150万土地出让金计算,至少能卖3个亿。

  也有人提出,建几条小道,种植些绿化,再铺些草坪。

  第三种意见,咋一听起来最不划算,要请专业设计,再花大代价,建一个好广场,成为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最终,第三种貌似最傻的意见却成为主导。薛家镇政府借资4000多万元,2006年建成了占地16.46公顷的薛家中心广场,硬件水平在全省乡镇之中无人及右。这几年,薛家人都记得,央视“爱国歌曲大家唱”、江苏省“沿江体育带”英才杯全民健身大联动、艺博园杯常州方言大赛、吉尼斯万人陀螺大赛、常州市戏迷乐大赛、常州市新北区幸福广场文艺周周演……数百场精彩纷呈的大型活动均在此成功举办。

#p#

 

  已经规划好的商业街不建了,投入近千万元再建一个广场

  【近镜头】最近,顺园五村的杨顺成受文化站之托,每天晚上认认真真带着新广场这一带喜欢跳广场舞的居民一起跳舞。

  新广场没有中心广场大,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乒乓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健身路径、步道、小型舞台、LED彩色显示屏……“那边有的,这边几乎全有”。篮球场还配有灯光,晚上年轻人也常常在此锻炼。

  新广场今年2月正式启用至今,每天晚上都能聚集上千人前来健身放松。在杨顺成看来,这是意料之中的,“都养成了习惯啦,晚上不去广场活动,一天就像缺了什么。”

  【远镜头】历史惊人的相似。2011年,又一场关于地块与广场的争论。

  丽园路一侧的商业街已经建好,对面的商业街也已经规划好,规划公示都已经结束。如果按这份规划,镇政府可净收益8000万元。

  这里再建一个广场的建议提出,居然又被热烈的讨论起来。“离中心广场也不是很远,居民多走20多分钟也就到了,有必要吗?”“可是中心广场每天人都多得不得了,广场可以方便北边的居民。”……

  “理念随着中心广场的建设已形成。村民放下裤腿成为市民,但他们曾经拥有的城市空间少了,要寻找机会还地于民;薛家跨越式的发展中,城市的质量品味也不容瑕疵。这笔账,怎么都不亏。”薛家镇党委书记黄群喜最后拍板。

  很快,在薛家镇丽园路18号,本来要造商业街的地段上,投资近千万元的新广场热火朝天地建起来了。今年2月,这个全称丽园路全民健身广场的新广场正式建成,被薛家人称为北广场。

  广场建设完成,并不一了百了。除了大年夜和年初一两天休息,两边广场每天晚上7点到9点,镇政府都安排专人值班,播放广场音乐。两块LED彩色显示屏也不是摆设,除了大型活动可以直播外,大到国家政府的方针政策,小到季节性的感冒防治对策,薛家人都可以看到。除了中心广场和北广场,薛家还在吕墅村委和丁家村委各建有小型健身广场。

  10年来,全镇累计完成社会事业投入近6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0%以上。

#p#

  他说:“幸福,就是看到薛家人脸上挂着喜气”

 

  本期嘉宾 新北区薛家镇党委书记 黄群喜

  谈为民——惠民落到了实处,幸福感和自豪感就来了

  黄群喜:1998年,我刚从江边魏村调到薛家担任副镇长,整个薛家只有一条路,四面八方全是羊肠小道。骑摩托车上下班,有时候还要摔在路上的坑洼里。偏偏我就和薛家的路打上了交道。2002年,薛家镇划归新北区,我被镇党委点将负责拆迁修路。从修第一条龙江路开始,就没一天歇得下来。也是从龙江路和黄河路一纵一横开始,我们的贫瘠小镇渐渐发展成为现代新城。

  工作了十几年,我特别自豪,为自己,也为薛家人。我一直觉得幸福,就是要看到薛家人脸上挂着“喜气”。要看到这景象,就要把惠民落到实处。

  这些年,我们坚持“三高”领航城镇城市化——高起点规划:薛家的安置房建的比商住楼都漂亮,而且错落有致,既有小高层也有高层。规划要走在前面,就不会给后人留下遗憾;高标准建设:顺园九村将在“十二五”期间建成,届时所有失地村民的安置房问题都将解决,我们严把建设质量关,有关安置房质量的投诉到目前几乎没有;高水平管理:安置房最初是请市里的大物业公司,却没管好。现在由失地村民组建物业公司,土生土长的村民之间易沟通,少了纠纷和陋习,而且这种方法还解决了不少就业问题。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记载着薛家10年的华丽蜕变。

  百分百就业——我们承诺,只要符合年龄条件、身体条件允许、自身有工作意愿的,政府将帮忙实现100%就业。

  手机全公开——薛家镇政府所有工作人员的办公电话和手机号码都是公开的,和老百姓联系的渠道畅通无阻。我觉得自己像是一个专家门诊医生,薛家人只要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找我。

  展未来——实施“3510”工程,增进民生幸福

  黄群喜:今后5年薛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已经确定,我们将以增进民生幸福为根本,全力推进“3510”工程,确保2014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要问“3510”是什么?“3”记录着薛家要全面实现的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江苏省省级示范点、乡镇城市化建设成为江苏省的典范、经济综合实力进入常州市乡镇第一梯队;“5”则包含着实力薛家、城市薛家、宜居薛家、文化薛家、和谐薛家的美好愿景;“10”是要达到机关作风零违规、计划生育零超生、社区服务零投诉、物业管理零投诉、城市管理零投诉、违章建筑零发生、社会稳定零上访、民事纠纷零诉讼、企业服务零投诉、安全生产零事故的工作要求。

  链接:黄群喜与薛家镇

  1963年11月出生,1998年调到薛家担任副镇长,4年前担任镇党委书记。

  薛家镇总面积37.56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总人口6.03万人。除了全市独此一家的“全国文明镇”荣誉称号,还有全国环境优美镇、国家卫生镇、国家生态镇、江苏省特色文化镇、江苏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江苏省廉政文化示范点、江苏省园林小城镇等美名。

  这里有一组神奇的数据:2002年之前,集镇面积只有0.4平方公里的薛家,200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9亿元,财政收入0.49亿元,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7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0.12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18.3倍和20.65倍。农民人均收入为15380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0.11%。主要经济指标连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幅。目前已有7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薛家,已建成薛家工业园、机电产业园和生物医药园3大产业园区。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文明热线:0519-85680855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