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变化,总是在点点滴滴中积聚能量,最终裂变;
生活,也是在一天天的潜移默化中,沧海桑田。
或许,你的生活,今天和昨天并没有太多变化;
但是,当走过十年,三千六百五十个日日夜夜后,蓦然回首,你定会发现:这巨变,就是你一天天亲身经历的——
这十年,常州有了绕城高速有了高架有了BRT;
这十年,很多人从花园清潭北环的小户中户搬进了新小区的三室两厅;
这十年,也许你从骑自行车到换摩托车现在开上了小汽车;
这十年,也许你从只带着行李来的打工者变成了买房定居的新市民;
这十年……
就让我们带着你,一起来细数生活的变化,一起迎接十八大。
2002年,我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933元;2011年,我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820元,生活在数字中变化……
下面,是三个普通家庭的变化:
儿孙们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到小轿车
10月2号是孙杏珍最热闹的一次生日,儿子给她在状元楼摆了五桌酒,孙子买了大蛋糕,邀了亲朋好友庆祝她的80大寿,她是绝对的主角。孙杏珍郑重其事地念了贺词——儿子事先写好的。
孙杏珍13岁进纺织厂,做了一辈子纺织女工,现今四代同堂,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最小的重孙都10岁了。最有出息的是外孙女,在美国扎根立足成家。女儿乐呵呵地跑去大洋彼岸帮外孙女带孩子,回来给老人带了深海鱼油、巧克力、小核桃。
孙杏珍老两口一起住,她告诉记者,以往的生日都在家里过过,买点好菜,女儿帮忙下厨,一家人过过生日,不请外人。
十年来,儿女们经济条件的变化挺大,手头都越来越宽裕,光是大儿子的收入就翻了4倍。大儿子在煤厂工作十多年,后来调到学校做电工,踏实肯干,收入颇有起色。这次逢上老人家的生日,主动请缨埋单办酒。
而以往,就算儿女张罗着要给她办生日宴,也都让她给拒绝了。“现在儿女的境况都不错,我也愿意安心享享儿女福。”
不仅是三个儿女,就连她自己的退休工资,也从30元涨到两千多元,足足翻了近百番。
儿孙们的经济状况,交通工具可见一斑。以前是脚踏车,男的骑车,女的坐在后头,孩子坐在车杠上;后来是摩托车,电瓶车;到了2007年,大儿子买了小轿车,紧跟着另外两个也不落后;现在,连小辈们开出来的都是汽车。听着小辈们抱怨停车难,老人又心疼又高兴。
#p#
回迁户从漏雨的矮房,搬到了高楼大厦
“现在日子好了,我们老两口住上了崭新的高楼大厦!小区里面有花园,秋天桂花香喷喷的。”76岁的孙范新常常开心地这样说。孙范新是回迁户,原来住在老天皇堂弄,房子是自己建的,又矮又小。原址拆迁,老人住上了高楼,吃完饭,老两口也玩个浪漫:手挽手,出门散散步。
孙范新1952年来常州念书,做了十多年教师,1989年进工会工作。结婚后,住在老天皇堂弄,房子是自己盖的,下雨天屋内漏雨,屋旁边就是下水道口,成天臭烘烘,一家人都不敢开门,到了夏天,招来蚊虫,日子更难了。
近年来,老天皇堂弄拆迁,孙范新和老邻居们一起回迁,住上了新房子,孙老爱热闹,得空就去老邻居家串串门。
变化大的还有儿子一家,儿子今年47岁,小夫妻俩都是厂里的工人。一个是机修工,一个是纺织工,凭两人微薄的工资想买房简直是说梦话。由于家庭困难,家里的房子太破旧,又挤,又买不起婚房,婚后小两口都住在租来的房子里。
不过,2007年,小两口终于有了自己的家,申请的经济适用房89平方米,窗明几净,装修清爽,住得相当舒服。35万元的房款,国家补贴8万元,亲朋好友凑齐了余款,买了房子。
“儿子总算有自己的房子了。”7月份,孙范新还带着孙女、外孙女,一起去北京玩了一趟。“唉,旅游又晒又累,瞎折腾。”老人甜蜜地抱怨。
#p#
退休了,老工程师忙着“刷技能”
“活到老,学到老。”73岁的王云伟退休生活就一句话:刷技能!老人是社区的潮人,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几乎都是退休后学会的技能。过年,直接email给小辈们拜年……
社区里不少老人都是他的学生,他教音乐,小提琴,葫芦丝,二胡……整个一文艺老青年。
王云伟退休前是高级工程师,十年内,老人的精神状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就是为子女操心嘛!他们不管多大,总觉得他们是孩子。后来,看到他们的工作生活都上了轨道,收入翻了几番,我肩上的担子就扔了。”儿女为了给他找点事做,直接帮他在老年大学报班。
上了4年老年大学,王云伟还学会了玩电脑,用他的话说,是实现“无纸化办公”。不仅如此,他还会百度找资料,上QQ聊天,发邮件,淘宝购物。他打趣:“学了4年,也算‘本科毕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