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街道燕兴新村33幢,71岁的施荣金,没有结婚,没有孩子。老人每天的生活规律而充实,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生在福中要知福”。
凌晨3点40分,天漆黑的,施荣金就习惯性地醒了。刷牙洗脸后,做一顿简单的早饭,通常是粥。
定定心心吃完收拾好,也要5点20分左右了。牵上唯一陪伴他的一条大狗,出门。天蒙蒙亮些,不拘到哪里,走上5公里,自己当作竞走,同时也遛了狗。遇见对景的地方,也会停下来打打拳。一来一回,两个多小时就消磨过去了。
8点不到,施荣金踱步到了44幢旁的万家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施荣金的家距离中心,走走只要5分钟。在这里,施荣金被称为“金牌志愿者”,他自己倒不觉得,“我是来享受的,不过就做了点举手之劳的事,要不在家也闲着,有什么呀?”
先去老年餐厅,看看播放锡剧的碟开始运转起来没有,“虽然我不好这个,可我们这儿爱听的人挺多。”
刻纸书画工作室里,有他最喜欢的几幅画,也就是社区里有才艺的老年人画的。画的名字,施荣金叫不上来,天天倒是要看上几遍的。
9点多,老年餐厅和棋牌活动室已经聚了二三十位老人,听戏的听戏,打牌的打牌,好不热闹。
施荣金和几个熟识的老人刚刚打过招呼,看到一边下棋的两个老人有点脸红脖子粗,赶紧上前圆场,“重来一盘,我来看看呢!来这里就是找乐的,吵起来就没意思啦!”
作陪看完一盘棋,已经10点多了,两个人没有再吵的样子。施荣金才放心上到了二楼,在图书阅览室的报架上,拿出几份翻起来。
11点不到,香味飘上来,饭点到了。鲢鱼头、肉丝炒土豆、菜椒干丝、炒青菜加上海带汤,两荤两素一汤的菜单,施荣金上周就知道了。
活动室里的老人陆续到食堂刷卡吃饭,施荣金却不着急。看到有个别行动不是很方便的,他就帮着先端。都安顿好了,自己再找位置坐下吃饭,“以前在家吃不了多少的,现在看人家大口大口吃,自己也吃得多了。”
施荣金吃完,已经11点半了。往常他会回家休息一下,不过这天正好是星期三,下午有志愿者要来为6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理发。“我上次理过了,这次就帮着发发票,烧烧水、排排凳子。”
都忙好了,已经快下午1点了。施荣金来到日间休息室里躺下,接接力。2点钟,彼岸时尚的理发师来了,施荣金赶紧起来,帮着给老人洗头。
3点钟,河海大学两位陪聊的大学生志愿者到了。施荣金又主动请缨,“要去唐才元家?我带着你们去。”唐才元也是位孤老,比施荣金还大3岁。因为晓得唐才元普通话不行,他才想着要去做做翻译。
“也有大学生来陪过我的,今年生日那天,还送了我两个放在手里转转的那种球,现在我还用得着的。”想起那次的“生日会”,施荣金还蛮感动的。
半个小时后,看着老唐满脸的笑意,施荣金感觉自己的任务完成了。“我还要看养生视频的,先走一步了。”施荣金说的养生视频是“乐汇老”银龄大舞台内容之一,每次内容都不一样,评书专场演出、养生知识讲座、法律维权知识讲座等轮番上。
4点30分,多功能活动室里的秋季养生视频放完,在养老中心的一天算是到了尾声,施荣金满足地对记者说:“瞧,在这我能快乐地忙活一整天!”
施荣金现在对这里的开放时间很熟悉了,“每天早上8点到下午5点是这里的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中心所有项目都对老人开放,周六,就棋牌室开放,周日则关闭。逢到周日,我们老人都‘串念’快点到星期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