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明出行 >> 内容
“美丽中国”,赋予生态文明鲜活面孔
发布日期:2012-11-30   来源:文明网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十八大报告热词解读 ②

  [核心论述]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首次写入《党章》

  党的十八大,首次在政治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单独成篇部署并写入《党章》作出阐述。这在江苏省环保厅厅长陈蒙蒙看来,意味深长。

  “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前所未有的战略位置,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这反映了我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的高度,顺应了人民群众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热切期待,展现了勇于承担国际社会责任的大国形象,对未来中国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陈蒙蒙说。

  相比十七大报告,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环境”或“生态”字眼的地方由28处增至45处;还出现了“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以往少见的这种动情的叙述方式,也体现了执政者对待自然的亲和态度。

  “十八大要求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实际上是更加深刻地阐述了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关系。”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决策咨询基地—绿色发展基地首席科学家黄贤金表示:生态文明是提升物质文明尤其是生产力发展能力的重要支撑,也是现代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相互依存,只有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才能真正有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

  塑造“美丽中国”,

  内在力量是科学发展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理念,而要塑造“美丽中国”,内在力量无疑是科学发展。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将成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黄贤金说,这说明,我国将从统筹人与自然关系出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还权利于自然”,形成以国土空间格局为支撑,以资源节约为优先,以生态环境保护为路径,以制度创新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通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尤其要强调“绿色发展”。中科院南京地理湖泊研究院研究员陈雯指出,当前,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国际金融危机,纷纷提出绿色发展战略。“绿色发展可以成为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对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绿色发展”,是指通过建立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适度消费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体系,以绿色产业、绿色资源及能源消费、绿色空间、绿色生态环境、绿色生活与消费和绿色能力来促进增长。

  陈雯认为,我国实现经济社会绿色发展重点可从几方面入手:一是构建绿色产业体系。“除了要加快培育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高效低耗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外,也要推动现有产业的绿色化转型,提高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二是构建绿色资源及能源利用体系。“逐步削减煤炭等一次能源的使用量,推广应用新能源,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水平”。三是优化绿色空间体系。“按照不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强化对市域空间开发的分类指导”。此外,还包括构建绿色生态环境体系、绿色生活与消费体系以及绿色能力支撑体系等。

  创新制度,

  为“美丽中国”打好“底色”

  “美丽中国”,靠新经济新产业充实“底气”,靠生态自觉划定“底线”,更靠制度建设打好“底色”。

  针对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报告作出了一系列的重大制度创新,为“美丽中国”提供了有力保障。陈蒙蒙分析:“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这实际就是要探索建立“绿色GDP”的考核体系,树立鲜明的科学发展导向;“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关键是严守土地开发利用总量、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三条”红线;“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这是今后资源环境配置和价格改革的一个大方向;“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这实际就是强调环境保护法律责任、行政责任、经济责任的“三重落实”……

  具体到江苏,黄贤金表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特别强调节约优先、环保优先的发展思路,在全国率先完成了省级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积极探索排污权交易等制度,为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下一阶段实现基本现代化中的生态环境目标奠定了基础。

  未来,江苏在环境政策的创新上会迈出更大步伐。据陈蒙蒙透露,我省将以“污染者付费,治污者受益”为导向,扩大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范围,“力争把江苏排污权交易市场发展成为体系完善、运转规范、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交易市场”;区域环境资源补偿制度也有望推广,“我们要建立完善财政绿色转移支付机制,鼓励各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补偿工作”;此外,还将落实环境资源使用的差别化政策,健全企业环保信用评价体系,深化污染责任保险试点以及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试点等。

  “美丽中国”蓝图在前,生态文明“全面融入”。相信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秉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原则的中国一定能“一路好风景”!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文明热线:0519-85680855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