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中国10大身边好人候选人:
婚礼一句话践诺重千钧
———包青峰卖房救妻的故事及其对当代年轻人爱情观价值观的启示
12月15日,南京马群街道一建筑工地临时板房内。
“我很感激他,我的父母也都非常感激他。”躺在床上的王燕,习惯性地伸手轻轻触摸丈夫包青峰的额头。
这是王燕心里一直要表达的话。
而在包青峰看来,只要能让妻子重新站起来,做一切都值得。
“无论健康还是疾病……我都愿意……”2000年8月,包青峰、王燕携手步入婚姻殿堂时,和许多年轻人一样相互许下诺言。没想到,刚过了一年多,对他俩的考验就来了。
2001年底,王燕感觉不适,全身浮肿,到医院一查,确诊为肾病综合征。一开始,当时才25岁的王燕仍坚持到金坛住建局市政处上班,同事们也都认为好强乐观的王燕很快会好起来。可是4年过后,她的病情开始恶化,包青峰带着她辗转省内各大医院求治,但始终不见好转。
2009年5月,王燕因呕吐不止再次住进省中医院,经核磁共振检查,诊断为急性横贯性脊髓炎,胸椎体脊髓损伤导致下半身瘫痪。
在省中医院一住5个月,王燕从死亡线上挣扎了过来。一直请假照顾妻子的包青峰,为防止情绪极不稳定的王燕想不开,作出一个决定:辞掉令人羡慕的工作,专门照料妻子。当时,他已是金坛市防疫站主管技师。
那一年,王燕住院医疗费用花去30多万元。
为让妻子得到继续治疗,包青峰将结婚时的房子卖掉了——他不愿意说出把钥匙交给别人的那一刻的感受,他怕妻子心里难受。他只是说,只要能救妻子,他什么都愿意做;房子不是家,有妻子在的地方才是家。
王燕出院后,包青峰领着妻子直接住进了岳父在南京建筑工地临时搭建的板房内。几年来,一直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
王燕除了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同样不能间断,而去医院做康复锻炼,一个月要上万元费用。学医出身的包青峰从书店里买来书,掌握了康复训练技术要领,时常为王燕揉胃、翻身,每天上午、下午帮妻子伸腿、拉腿,每次都要做一个多小时。即使严冬,每次康复训练做下来,包青峰也满头大汗。他说:“动作一定要轻、要细,千万不能伤了已失去知觉的肢体,这不是一般护工能做得来的。”
3年多里,包青峰就这样一天也没间断过。有时外出到医院配药,他都是一路小跑着去,小跑着回来。
“痛并快乐着”、“学会坚持,一切皆有可能”……板房内到处贴着包青峰鼓励妻子的话。他知道,病人的精神状态、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病情发展,心情好病才能好得快。包青峰还在王燕床头的墙上布置了“给人生加分”的表格,根据妻子的每天表现,画上笑脸,让妻子快乐度过每一天。
包青峰时刻在身边照料,比任何药都有效。想着丈夫和家人对自己的不离不弃,想到丈夫的同学、自己的同学、双方的亲戚一次次送来捐款,王燕变得越来越坚强。她配合康复训练,有时身体好些,就自己锻炼肌肉。
现在,她已能到自制的器材上练习站立了。
包青峰在一旁看了,觉得离自己幸福的愿望,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