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站找到刘少春
工地找到工友联系上亲人
12月24日,我市最低气温已降至零下6℃,刺骨的寒风刮在脸上生疼。一大早,市救助站救助科科长朱孝君就在市救助站大院内清洗车辆,准备开始新一天的主动救助。
在前往德安医院的路上,他和记者讲起了前天夜里的救助故事。“晚上我们在南大街、莱蒙逛了一圈,遇到的多数是‘老面孔’,这些职业乞丐都有固定住所,他们根本不想被救助。”朱孝君说,在南大街常州金店门口,一个十八九岁、穿得破破烂烂的小伙子,低着头跪在地上,身前还放着一张纸,“我说小伙子你跟我们走,我们帮你买车票,送你回家怎么样?”结果,这个小伙一句话没说,麻利地收好东西,迅速消失在夜色中。
昨天上午9点多,在德安医院住院部的走廊上,一名戴着保安帽、身穿保安制服的男子在观察室里等待进一步的诊疗。市救助站管理科工作人员黄东方说,23日晚,当他们在火车站南广场售票大厅询问一名躺在地上睡觉的老人是否需要救助时,这个围观的保安开了口,“他说你们是救助站的,那看看我这个情况能救助吗?当时我愣了下,因为他穿着一身保安制服,我开始还以为是火车站的保安。”保安姓范,沭阳人,到常州打工五六年了,因为心脏早搏严重最近才歇下来,“挣的钱平时抽烟、喝酒全用光了,现在想回家连路费都没有。”为了对范某负责,当晚救助人员就将他送入德安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送他回老家。
据悉,自11月1日该站启动冬季主动救助至今,已救助183人,其中未成年人41人。目前,除了6名重危病人在定点医院治疗外,其余全部救助回家。
在救助站登记入住
吃上热饭菜的老刘笑了
一个敞开大门的“家”
位于我市中吴大道的市救助站,是流浪人员温暖的家。在这里,每一名流浪人员都穿上了崭新的冬衣、冬裤,每天都有两荤两素的伙食,食堂还专辟了清真区,住带空调的四人间。“我们不收费,也不会强制遣送流浪人员回原籍,救助站会向所有符合救助条件的对象敞开大门,这里就是他们的家。”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戴士福如是说。
走进救助站,首先看到的是宽敞明亮的业务大厅,大厅由两部分组成:左侧是接待咨询台,右侧是等候区、安检区和隔离检查室。救助对象送来后,工作人员要拍照、留取指纹信息,并将其个人基本情况录入全国流浪乞讨人员数据库。信息录入完毕后,会给救助对象安排宿舍。一楼为男子宿舍,二楼为女子宿舍,一楼二楼间有防盗门相隔。一间宿舍内有4张床位,每个宿舍都带独立卫生间,宿舍里还装有挂壁式空调。宿舍楼东侧是食堂,西侧是活动室,活动室内有大屏幕液晶彩电和一台柜式空调,救助对象可在这里自由活动,或在院子里散步、聊天。院子里还辟出了未成年人活动区,有五颜六色的跷跷板、滑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