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凤凰视频等媒体争相报道,《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媒体官方微博纷纷转发,网友的微博转发评论数以万计,一个乡间老人的离世竟能成为两大舆论场共同关注的焦点,这正说明,世间什么最能打动人?是那人性的善良,是那博大的爱心,是那仁者的善行。
胡汉生老人是一个平凡的人。如果仅仅以做好事的件数或善款的总数论,他的善行似乎很普通,但换个角度看,胡汉生老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不是因为是一介平民,就安心地当慈善的旁观者,而是把行善当作做人的基本要求;不是因为位卑人微,就不能在参与慈善中有所作为,而是即便靠修车挣钱,也要积极捐赠;不是做了一次好事就洋洋自得,而是十几年如一日,始终做好事,一生做好人。
做慈善的建言者,更要做慈善的建设者。社会文明,人人有责。如果人人都抱怨“人心不古”、“道德滑坡”,而且仅仅把道德建设的参与停留于抱怨与旁观,构建美好人间就永远只能成为“别人的事”。胡汉生老人的善行告诉我们:慈善不分你我,更无所谓贵贱,居庙堂之高,贵为高官,可以到博物馆做热心的志愿者,处江湖之远,身为平民,同样能做出感人肺腑的慈善壮举。人人慈善,就应该像胡汉生老人一样,不以位卑为由,不以人微为辞,主动参与,矢志不移,久久为功。
谱写中国梦的江苏篇章,必须有强大的精神文明支撑。我们建设的“两个率先”,是物质丰富、精神富足的“两个率先”。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是人人生活幸福、个个富有爱心、有着强大道德力量支撑的美梦。胡汉生斯人虽逝,精神长存,我们要学习他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存好心,行善事,做好人;学习他淡泊名利、一心向善的优秀品格,做一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学习他从我做起、持之以恒的慈善精神,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点点滴滴的“举手之劳”做起,共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道德重构,典型引路。一个源自草根、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先进典型,是净化社会空气、提升公众道德境界、建设文明社会的强大力量。胡汉生老人虽然平凡,但因为事迹感人,在社会上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影响力,各级党委要以学习、宣传、弘扬胡汉生老人先进事迹为契机,以典型示范普及核心价值理念,以榜样效应提升社会文明程度,营造人人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不断构筑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强大精神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