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聚焦 >> 内容
今年,太湖蓝藻是近五年发得最早的一次
发布日期:2013-05-30   来源:文明网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湖边挨挨挤挤地停满了私家车,小镇上的饭馆热热闹闹地迎接着慕名而来的客人,四五月份的竺山湖畔,最是惬意,引得常州、无锡人都往这个地方跑。

  游人眼中只有湖光山色,蓝藻打捞队队员们的心情却有些沉重,今年,太湖蓝藻爆发是近五年来最早的一年,4月11日武进区农林部门就已经组织村民们开始打捞了。常州境内的每一条大河小浜,都跟湖中的每一粒蓝藻息息相关。我市今年提出的治太目标之一,就是武进港、太滆运河、漕桥河等3条入湖河道水质主要指标要达到四类水标准。

  太湖流域一级保护区剩余4家化工企业年内关闭,全市今年要关闭24家化工企业

  近年来,我市通过加快落后产能淘汰、进行化工专项整治,一大批化工企业关停并转,产业结构调整向着良性发展。太湖流域一级保护区还剩余4家化工企业,今年年内,武进区要对这些企业全部予以关闭,全市年内一共将关闭24家化工企业。

  在进行化工专项整治的同时,今年全市还将淘汰印染、铜冶炼、水泥等高耗能行业的落后产能,引导这些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年内预计完成50家企业的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和130家企业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太湖湖体水质从2012年的V类提高到IV类,其中部分水域达到III类。富营养化程度有所改善,达到轻度富营养~中度富营养水平;河网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个数占总数的80%左右。

  尽管经过了多年的太湖治水努力,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太湖治理的实际中,水质改善难度在逐年加大。所以,要实现这个目标,非常之不容易。

  继续向黑臭河道(塘)开刀,今年,29个河道(塘)列入整治名单

  5月27日,刚刚下过雨的常州,空气格外清新宜人。清潭南苑南面的白荡河边,两个市民正静坐在河边钓鱼,从他们还撑着伞来看,应该在这里钓了很久了。

  现在,市区很多河道边,经常可以看到市民静坐垂钓的景象。这些,当然要归功于我市坚持不懈的“清水工程”整治。

  作为全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清水工程”已经连续实施多年,整治范围也在扩大。近年来,全市已完成141条黑臭河道的整治。

  通过整治,绝大多数河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但是,也有7条河道水质较差,主要分布在武进区和市区。像下港浜、红星河、红旗河,因为沿线生活污水截污不彻底导致水质差,漕溪浜因水系不通无法流动导致水体黑臭。

  市区河道中,西市河是市民多年来反映比较集中的一条河道,严重的时候,从人防桥路过的市民不得不掩鼻而过。西市桥成为市河整治老大难是有原因的:由于附近有一在建工地影响,无法换水,再加上河岸边的江南商场公厕污水排放入河,河道南段淤积严重,水质难以改善。双桥浜、南市河也都是因为邻近村落或小区的生活污水排放入河,导致水质较差。

  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今年,我市仍将13条市河列入生态环境提升工程;23条黑臭河道、6个黑臭河塘列入环境综合整治。

  一批湿地公园相继建成,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同时,还能起到改善水环境的作用

  今年下半年,位于戚区的丁塘河湿地公园将建成开放,与市民见面。届时,丁塘河湿地公园将成为我市市区最大的湿地公园。

  对于湿地公园,我们应该不陌生。2007年1月,我市第一座城市湿地公园——占地11.76公顷的蔷薇园正式建成并对市民开放。之后,青枫公园、荷园、竺山湖入太湖河道河口湿地、太滆运河滆湖河口湿地等两大湖泊湿地也于2009年全面建成,这些湿地公园的建设,在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同时,还能保护与恢复入湖河口功能,充分发挥湿地的降解污染、净化水质等生态功能。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常州地处江南水乡,北枕长江,东扼太湖,古运河横贯其间,城乡河网纵横交错,湖荡库塘星罗棋布,境内有太湖、滆湖、洮湖,还有钱资荡、白龙荡、北堵荡、黄天荡等较大的湖荡,这些水域、草甸、沼泽、芦苇、浅滩、岸边草丛、堤岸防护林网等多种生态系统,构成了我市独特的江南水乡自然景观。但是,由于水体污染及人为破坏等多重原因,我市原有湿地系统遭到了破坏。

  这几年来,除了建设湿地公园,我市还通过开展生态修复,使得被破坏的湿地陆续恢复。今年,金坛市、溧阳市将分别完成长荡湖湿地保护恢复工程(三期)、天目湖湿地保护与修复二期工程及塘马水库湿地保护与恢复二期工程;武进区推进滆湖、宋剑湖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新北区完成录安洲生态修复工程。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文明热线:0519-85680855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