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聚焦 >> 内容
老有所养后,如何老有所乐?戚墅堰街道纪实
发布日期:2013-06-17   来源:文明网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常州书画院本月初举办了一场特殊的作品展——全部119幅书画作品都出自花苑社区“怡情书画协会”会员之手,而他们都是退休在家的普通老年人。

  “协会创立于2004年6月,当时只有13个老同志,现在已有70多个会员。我们有活动计划,平时举办交流讲座、书画笔会、展览等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会长张基中向记者介绍。

  花苑社区所在的戚墅堰街道是一个老龄化程度特别高的地区,2012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该街道已有超过1/4的居民达到60周岁以上。

  近年来,该街道展开了一系列为老服务工作,建立了老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在社区一级配设了7个站点,还培育了一批拥有专业技能的志愿者为老服务团队,尽力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生活所需的各项服务。

  但是,老有所养之后,如何实现老有所乐?

  花苑社区居委会主任陈抗美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

  社区有一个叫蔡银娣的居民,退休后几乎每天在麻将桌上度过,上午一场、下午一场,有时甚至晚上接着打。“麻将室里烟雾缭绕,噪音又大,严重影响了蔡阿姨的健康,后来她的心脏出了问题。”身体渐好后,在家人朋友的介绍下,蔡银娣上了老年大学学画画,并加入了“怡情书画协会”。从那时开始,蔡银娣觉得生活更充实了,身体也比以前好了很多。“这条路走对了!”蔡阿姨说。

  像“怡情书画协会”这样的老年人组织,全街道注册或备案登记在册的就有15个左右。负责老龄工作的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黄建春告诉记者,每个社区至少有一两个,如东方社区有“竹韵工作室”、戚大街社区有“兰花体育舞蹈中心协会”等。此外,还有一些老年人自发组织的小团队,其中,大部分成员都参加戚区老年大学学习,成了社区活动的主力。

  组织成立了,活动还需要社区和街道的支持。记者在花苑社区的临时办公楼里看到,尽管办公区域十分局促,但还是专门为老年人辟了一整层楼的活动区域。此外,社区和街道还为老年人文体活动提供力所能及的资金支持,为他们置办一些服装、笔墨等。

  街道还想方设法,在春节、元宵节、重阳节等节日举办各类活动。“比如我们去年组织200多名老人参加了‘万名老人游龙城’活动,还组织空巢老人、贫困老人观看了‘牵挂你的人是我’大型文艺汇演。”黄建春说,在戚街道,老人们基本上可以实现“平时有小活动、节日有大活动”。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文明热线:0519-85680855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