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创建之窗 >> 文明乡镇 >> 内容
三年慈善路 赤子反哺报桑梓
发布日期:2015-03-07   来源:文明网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老板多的是,这么好心的老板真的不多见啊!”近日,埭头镇后六村医疗站二楼的会议室里,28位贫困老人分别从史玉保手中接过1000元的崭新红包,他们激动地握着史玉保的手不愿放开。

  尽己之力惠乡亲

  “我们楼下医疗站的电视机、冰箱都是他出钱买的,他的善举让我们全村人都能受益。”说起史玉保的爱心行为,后六医疗站的负责人管医生十分感慨。今年47岁的史玉保,家住后六村何家桥戴公圩,常年在北京做工程,今年已经是他第三次给村上的老人和贫困户们捐钱了。

  “大家都在同一个村里,在人家有困难的时候帮上一把,省得东奔西跑,是老乡应尽的责任。” 谈起无偿给村上困难户捐钱的事,史玉保道出了自己的想法。十几年前,从戴公圩走出去的他,四处打工,在工地上摸爬滚打,终于苦尽甘来,在北京等多个城市把建筑生意做大了。富裕后的史玉保在城里安了家,但善良热心的他并没有忘记村上那些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的困难户,想到他们的窘迫,史玉保一直想为他们做点事。

  “说起来,最要感谢的是我们管医生,是他联系我并告诉我家乡的情况,我才知道村上困难户的日子不好过。”史玉保笑着说。

  匿名慈善暖人心

  “我还记得史老板第一次献爱心是快过年的时候,大半夜有人敲门,把红包塞我手里,不留名字就走了,那天我和丈夫拿着3000元的红包一夜睡不着觉啊!”今年60岁的史菊芳是后六村黄芦圩人,93岁的婆婆之前摔跤摔断了腿,走路不方便,今天她是代婆婆来领红包的。

  史菊芳说,丈夫今年62岁,几年前得了小脑萎缩症,家里实在是捉襟见肘。“那时孩子正在读书,家里的开销大,却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我那时穿的衣服都是姐姐们送的。”谈起往昔,史菊芳直到现在还是十分激动,她告诉记者,这个好心人当时不肯留下姓名,她第二天到村上到处打听,才知道不少人家收到了捐款,细细追问才得知,这个好心人就是史玉保。“俗话说,老有所依,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能把村民当成他的亲人一样对待,大家心里暖暖的。”史菊芬一边倒茶一边笑着说。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文明热线:0519-85680855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