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新的一批微心愿刚发出去,就有许许多多好心人打来电话,说这些心愿他们“包”了。一个电饭煲、一个微波炉、一床空调被、一个新书包……心愿虽小,却温暖人心。
去年1月,由武进日报社和武进区妇联联合推出的“圆梦微心愿”活动温暖起航,一批批微心愿推出,一个个认领电话打进报社,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大爱武进的温度。区妇联和报社的热线电话及官方微信、微博都成了爱心桥梁,读者的热情、善良一次又一次感动着我们。在一年时间里,共推出86个微心愿,有79个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变成了现实。
“梦圆时刻”,他们激动得哭了
今年76岁高龄的盛玉珍做梦也没想到,她托人写的“想帮孙子买件新衣裳”的“微心愿”实现得这么快。盛玉珍是“圆梦微心愿”栏目推出的首位“心愿”主人。报道见报的当天上午,短短半小时内,区妇联和报社就接到了近20个热心人士的电话,他们纷纷表示要认领这个心愿。
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当天中午,就有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爱心女士赶到区妇联,送了两套新衣服,一套是给盛玉珍孙子的,另一套则是给盛玉珍本人的。两套再普通不过的棉衣棉裤,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实在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当盛玉珍拿到衣服时,她像个孩子一样哭了起来。因为,多年来一直和孙子相依为命的盛玉珍,新衣服早就成为奢侈品。
“真的感谢大家,我和孙子都很感谢大家的帮助。”前几日,遥观镇徐荷娣老人拿着报社热心读者捐助给她孙子的衣物和500元现金,激动地握着记者的手留下了眼泪。
邹区的吴女士也让记者印象深刻。在看完徐荷娣老人想为孙子买几双新鞋子的报道后,吴女士立马联系了记者,在当天下午便赶了三十几公里路送来价值1000元的新衣服和新鞋子,希望我们能将物资转交给徐奶奶。她说:“看了报道,我真的很揪心,以后她有什么困难,尽管和我提,我都会帮助她。”
近4万元手术费得到解决
“圆梦微心愿”栏目推出以来,还有不少人经历了和盛玉珍一样的“梦圆时刻”。家住湖塘花东新村的金瑞馨老人,儿子儿媳都是聋哑人,女儿精神残疾,老伴中风,命运跟他一次又一次开着不小的玩笑,一大家子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身上。一直以来,老人都有一个心愿,帮耳朵有问题的孙子阳阳做手术。由于费用太高,老人在说出这个心愿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但是,奇迹发生了。
金瑞馨的故事见报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第二天就收到了“微心愿”栏目推出以来的最大一笔爱心捐赠1万元。在广大热心人士的努力下,共筹到3.88万元善款,阳阳的手术费得到解决。
“可能这些‘微心愿’不能一下子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家庭的困难,但是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希望,也能鼓舞他们,让每个人都有更充足的动力去实现心中的梦。”专门带着女儿前去看望“微心愿”主人公的赵先生这样说道。
一大批爱心市民积极捐赠
贫困家庭里,那些无奈、悲伤、痛苦的表情,深深牵动着社会上像王妈妈这样充满爱心的好人。市民戚小姐是位热心姑娘,对于“圆梦微心愿”栏目尤其关注。“每次看到武进日报社和区妇联的有关微心愿的消息,我都会在第一时间转发朋友圈,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个栏目,帮助我们身边的困难群体。”戚小姐坦言,做这点小事不值得一提,让爱心善举持续下去,让正能量凝聚起来感召更多的人,是她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洛阳中学九(4)班的学生们看到潘珂悦同学的微心愿后,准备了一些课外书和文具用品。同学们还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组织了“《武进日报》微心愿义卖活动”,筹集了近万元善款。洛阳中学校长告诉记者,不仅可以从物质上帮助别人,学生们更是争抢着去受助者家中,希望和他们成为好朋友,一起探讨学习。
家住湖塘的陈老师是众多圆梦者中的一员,在看完最近一期“小男孩徐康铭需要寻找家教”的报道后,当天即打来电话,表示自己可以帮孩子补习。而圆梦者孩子(小康铭)的爷爷也打来电话,说孩子的母亲会在每周末都把孩子带在身边,照顾生活起居和辅导功课。
……
“圆梦微心愿”活动仍在继续,一个小小的心愿,对大多数人而言可能微不足道,但对于主人公来说却是沉甸甸的期盼!武进日报社和区妇联会继续关注广大读者的心愿,通过 “圆梦微心愿”这个平台,把爱心传递到更多家庭,帮助更多的困难群众实现一个个微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