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明出行 >> 内容
15位大学生暑期助学大凉山送温暖送知识
发布日期:2016-08-24   来源:文明网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大凉山地区真正缺少的也许不是钱,而是知识和传授知识的老师。有机会的话,我想再次前往大凉山,尝试支教工作。”这是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卞益明在暑期实践日记中写的一段话。

  日前,卞益明和小伙伴一起,远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开展“情暖大凉山——关爱服刑人员子女”暑期社会实践。他们将录制的亲情视频,送给千里之外的山里娃,并带去了来自常州的关爱。

千里助教 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千里助学行,缘于一段特殊的采访

  在今年6月准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前,卞益明和他的同学通过常州红十字会了解到,常州某监狱有一群来自四川大凉山地区的服刑人员,因此萌生了为他们录制亲情视频,送去给大凉山地区留守儿童的念头。7月,卞益明等15位同学组建了学校?“情暖大凉山——关爱服刑人员子女”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团队。月底,经过学校、红十字会和司法部门等的沟通,卞益明和同学在老师带领下,前往监狱,采访了这些服刑人员,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想起这段特殊的采访经历,卞益明记忆深刻。被采访的服刑人员告诉卞益明,他从来没有上过学,也不懂法律,因此人生走了很大的弯路。“我很后悔没能陪伴女儿成长,没能尽到一个做父亲的责任。”听说卞益明要到他的家乡去,他恳请卞益明转告女儿,一定要好好学习,改变人生,有机会看看大凉山外面的世界。

  带着这个特殊群体沉甸甸的父爱和殷殷嘱托,8月7日,由该院蒋文嵘老师带队的师生6人助学小分队,从常州出发,向大凉山挺进,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助学之旅。

  40多秒的亲情视频,山里娃哭着看了5遍还要看

  沿途历经20多小时的颠簸,师生6人终于到达昭觉县。在那儿,助学团队重点走访了格五乡和拉一木乡的两个家庭。

  昏暗逼仄的房屋、地里简单的收成、以放牛放羊为生计而忙碌的孩子、家里简陋的设施......大凉山地区的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态,给了他们很大的心灵震撼。

  8岁的山里孩子阿里(化名)瘦弱得让人心酸。家里有60多岁的奶奶和年幼的小妹妹。队员们到达他家时,他还在外面放牛。急匆匆跑回来的他,看到志愿者拿出采访他爸爸的视频,指着屏幕用彝语大声喊着“爸爸”,流下了眼泪。阿里的爸爸离开家的时候,他才4岁。“想爸爸吗?”“想……”阿里小声地回答,声音有些哽咽。卞益明说,当时在场的人,都偷偷别过头擦眼睛。

  10岁的阿布(化名)今年上三年级。队员们刚打开他父亲的采访视频,阿布就流下了眼泪。40多秒的视频,他哭着看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第5遍。

  山里孩子对知识的渴望,让他们感觉要做的事太多

  在昭觉期间,成员们明显感到山里孩子对知识、对学习的渴望。于是,他们给孩子赠送了学习和运动用品,也带去了募集来的助学资金。“看到孩子脸上绽放出欣喜笑容的那一刻,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成员石佳乐说。

  谈及大凉山项目助学活动的延续,项目指导老师盛杨、周瑜表示,他们将在开学后寻找恰当时机,在校内外开展募捐等活动,资助这些渴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孩子,并组织大学生和这些孩子结对帮扶,通过信件沟通、号召更多人员参与助学等形式帮助他们。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文明热线:0519-85680855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