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这将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变化。就此,本报记者昨天进行了有关采访。
常州市城乡建设局局长史政达表示,国家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落户城市,尤其是省会及以下城市将全面放开,这对城乡建设带来极大机遇。不仅如此,城市人口的增加,将有力地促进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大发展。
他同时表示,这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虽然这些年来我市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情况和实际居住人口数量,一直在适度超前新建道路,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路网,缓解交通压力,并提升自水来供应、燃气供应、城市污水处理等市政公用服务能力,下一步,更要提前谋划,做好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准备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各项城市基础设施扩容。
常州市委党校副教授李卫平表示,预测“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对常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需要结合另外两个“1亿人”一起来考察,尤其是“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十三五”期间,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1亿人落户城市,再加上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将对劳动力要素市场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基于产业匹配的劳动力结构性调整,二是劳动力向中西部迁移。这对东部城市的常州来说,低端产业的用工荒将加剧,而中高端技术工在城市落户后,稳定性和归属感增强,但与周边城市的争夺将加剧。
1亿人落户城市,是一次中高端技术工人才的争夺战。此次人才争夺胜负的关键,在于产业的层次和前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将倒逼常州的产业转型和升级。为了发现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常州需要在产业的硬件和人居的软件方面同时发力。第一,选择技术强、前景好、市场宽的主导产业重点培育,在加大招商选资的同时,着力支撑在常企业做大做强。第二,加大技术人才教育与培训,尤其是重点产业适需的技术人才。用市场化的方式,政府、企业、大学联合培养,以增强针对性和适需性。第三,区域均衡、协同引导技术人才落户。在全市统筹的基础上,以重点开发区为主,以新城和中心镇为支点。第四,以特色镇和特色小镇为创新载体,用特色产业和特色项目,吸引非户籍人口落户小城镇。
记者了解到,还有很多方面的工作都要着手。
不少人士都认为,这将是赢得城市新一轮发展的大机遇。当然,挑战也不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