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首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共10人,常州就占了两位。”本月22日—24日,江苏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座谈会暨培训班在我市召开,市文化馆副书记黄明彦代表我市作经验交流时说,“不幸的是,97岁的锡剧传承人吴雅童、77岁的常州吟诵传承人秦德祥就在前不久辞世,所幸抢救及时,对两位老先生的抢救性记录工作也得以完成。”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文化部公布的4批1986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已有近300人离世;在世的传承人中,70岁以上的超过56%。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国家级非遗面临着后继乏人的状况,而随着这些传承人的辞世,不少非遗项目将可能出现“人去艺绝”的局面。
为此,2015年文化部启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从中遴选出300名传承人,希望通过影像、音频、照片、文字等技术手段,全面系统地记录他们的非遗知识和精湛技艺,为后人留下珍贵资料。其中,我省共有10人,包括锡剧传承人吴雅童、常州吟诵传承人秦德祥。
事实上,在我省132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近年来也已有近20人去世,“在世的100多人中,70岁以上的超过6成,年纪最大的已有95岁。”省非遗中心副主任赵鲁刚坦言。
非遗抢救性记录,已刻不容缓。
从去年年底启动,市非遗中心分别组建两支团队,邀请业内人士组成专家组,在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参考的情况下,开始摸着石头过河。
“像吴雅童老先生,开始拍的时候,他已经卧病在床无法配合,我们就先采访他周围的人,包括他的同事、学生、家人等,在他去世后,我们也对他的追悼会全程记录。”黄明彦说,而对于秦德祥先生,也尽可能地克服种种困难,通过9个月的拍摄,采集到32个小时的原始素材,并形成7.7个小时的传承人口述、3.42个小时的传承教学片、3.32个小时的传承人项目实践片,为后人留下了珍贵资料,“之后没几天,老先生就去世了”。
记录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保护是为了更好地传承。
由于完成质量较好,常州吟诵秦德祥项目的抢救性记录工作代表江苏省上传文化部,得到国家图书馆专家们一致肯定与表扬。专家们认为,这不仅是常州对抢救性记录工作作出的积极探索和尝试,也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抢救性记录工作积累了重要经验。文化部非遗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江苏省非遗保护工作一直在全国有代表性,我们将持续跟进和了解有关情况,将优秀经验向全国推广。”
另据了解,2016年江苏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名单已经公布,全省共12人,我市天宁寺梵呗唱诵传承人松纯、常州留青竹刻传承人徐秉方在列,其中,松纯已89岁,徐秉方71岁。黄明彦介绍,我市非遗中心将抓紧组成团队、拟订计划,力争在年底启动、明年完成这两项抢救性记录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