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来,不少同学和朋友始终在关心着老杨
他能说话了,还能坐起来喝水了,这个家已经看到了希望
关爱对象;杨浩江
报道日期:2015年2月27日
文章标题:《中风瘫痪的丈夫睁大两只眼睛,望向天花板—— “其实他什么都看不见,但心里却什么都清楚“》
基本情况:杨浩江中风后全身瘫痪,只有右手能稍稍活动,双目失明,要承担昂贵治疗费。23岁的儿子患有先天性智力残疾,智商仅有6岁;8岁的女儿刚开始上学。
陈露平是杨浩江的妻子,2015年年初,他们一家作为常州晚报周末关爱栏目走进武进第一期的采访对象,收到了来自杨浩江校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当时报道刊登后的第一周,就收到了近3万元爱心捐款。如今2年过去了,他们一家四口从车库搬到了房子里生活,这个家的希望越来越多。
报道回顾:意外中风,打乱了这个本来幸福的再婚家庭
年年底的一天,杨浩江正和妻子陈露平说着话,突然就倒地了,送到医院抢救,被诊断为脑梗塞引起中风,整整昏迷了13天,医院已经发了病危通知书。村里跟随一起去医院的邻居告诉记者,当时医生说,即使救回来可能人也没什么用了,但妻子陈露平坚持不放弃。
陈露平是丹阳人,1998年,她孤身一人来常打工,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当时已经离异并独自抚养智力残疾儿子的杨浩江。也许是同样的孤独,让两个人慢慢走到了一起。后来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正是这样深厚的感情基础,让陈露平愿意拿出全部积蓄给老公治病。整整在医院住了半年多,直到再也无力承担昂贵的治疗费,陈露平才把丈夫接回家照料。
人是救回来了,但杨浩江双目失明,全身无法动,所有照顾丈夫和孩子的重任,都落到了妻子一个人身上。她无法在外打工,丈夫一点儿也离不开她。全家就只能靠每个月400多元的失地农民保障金以及一年大约3000多元的村里分红过日子。
近两年:好心人送来的捐款,让她能安心陪着丈夫慢慢康复
“太感谢周末关爱了,老杨的同学都来看他了,送了不少东西,还有捐款。”陈露平说,杨浩江在恢复期,因为通过晚报周末关爱,筹到了3万多元,让她不用时刻为丈夫的医药费担心。
“直到最近,老杨的同学、朋友通过你们报纸,得到消息后,还来看他,也有热心人打电话关心他的情况。”陈露平告诉记者,就在今年中秋节,杨浩江的大学同学还来看望他了,这让全家人都感到很温暖。
这两天,天气越来越冷,杨浩江一家也已经收到了晚报周末关爱十周年暖冬行动中,由湖塘星辰小学小记者杨诣送来的被子。杨诣和杨浩江的女儿差不多大,两个小女孩已经约定,要成为好朋友。
“被子送得很及时,现在老杨不能着凉,这被子很有用。”陈露平告诉记者,捐来的被子,她打算给老杨盖,不过老杨心疼儿子,可能会省下来给儿子盖,她打算乘着有太阳的天气,再把旧被多晒晒,这样两个人都能盖上暖暖的被子。
现如今:能说能坐,这个家正在看到希望
去年采访时,杨浩江全身瘫痪,两只眼睛也完全看不见了,只是右手稍稍能动。吃喝拉撒,杨浩江全部都在床上。这两年来,陈露平就成为了丈夫的手,每天帮他翻身擦洗;成为了丈夫的脚,连喝水都要喂给他;成了丈夫的眼,帮他看顾智力残疾的儿子和刚刚上小学的女儿。在她的悉心照料和很多热心人士的看望下,杨浩江在一点点好转。 现在,杨浩江说话越来越清楚了,能简单进行交流。以前一动都不能动,如今他可以在帮助下坐起来,虽然还不能走动,但是陈露平有信心,丈夫还会更好。而每天放学回来,女儿都会亲热地抱抱爸爸,这也让他倍感幸福。
虽然还是看不见东西,但杨浩江现在已经能坐起来了
“老杨现在还要吃药,每个月医药费不少,但就是因为有了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我们才能渡过难关。”陈露平说,丈夫的眼睛可能好不了了,但是只要丈夫身体有好转,这个家就有希望。 (常州晚报记者何春芳 王淑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