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上午,陈咏鸿再一次拿出笔记本,记下了这样一笔:新闸街道商会上门来慰问,送来了取暖器以及米和油。这个笔记本,是陈咏鸿和妻子专门记录亲友、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对他们进行帮助的。“这是一本感恩本,我们把大家对我们的帮助都记下来。孩子工作,有了能力后,也要让她做好事,回报社会。”
陈咏鸿和焦晓丽夫妻俩都是残疾人,焦晓丽患有罕见的“多铜症”,陈咏鸿出过重大车祸。尽管遇到重大磨难,夫妻俩并没有抱怨和气馁,而是相互扶持着走过了22年。而对于这个困难贫病的特殊家庭,亲朋好友以及新闸街道、民政部门也给予了特别的关注,给予各种帮助照顾。
新闸街道商会的工作人员上门探望 常州晚报记者 汪磊摄
妻子患上怪病丈夫又出车祸,患难夫妻一路互相扶持
昨天,常州晚报记者和新闸商会工作人员来到新闸街道原武进化肥厂宿舍,陈咏鸿夫妇家中。记者看到,屋内十分简陋,只有一些最简单的桌椅等家具。
记者看到,焦晓丽站起来挪一个位置都十分困难,陈咏鸿小心地扶起妻子让她重新坐好。
焦晓丽说话也不流利,她断断续续地告诉记者,自己的“多铜症”是1991年查出来的,到安徽做了手术,1993年治愈出院。出院后没多久经人介绍认识了陈咏鸿,当时自己并没有隐瞒病情,陈咏鸿得知后也没有嫌弃她。1994年,两人领取了结婚证,同年女儿出生。
2001年10月,焦晓丽病情复发加重,一度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只得从单位辞职回家休养。经过合肥一家专门治疗多铜症的医院的全力救治,于当年12月份回家康复治疗。这期间,陈咏鸿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妻子。
正当焦晓丽缓慢恢复时,2002年2月,陈咏鸿遭遇严重车祸,经开颅手术后在医院昏迷25天后方才清醒过来。
车祸后的一年里,陈咏鸿左半身偏瘫,神志也不清楚。这时,还在康复阶段的焦晓丽把大小事情扛了下来。丈夫没办法拿碗筷,她用调羹喂,排不了便,她用手替他抠。经过妻子的悉心照料,陈咏鸿逐渐能够下地走路,可焦晓丽的病却越来越严重,说话开始口齿不清,走路很难自由控制,很容易跌跤。于是,陈咏鸿又开始照顾焦晓丽。
“我们两个人结婚后,不是她生病,就是我出事,只能互相轮着照顾。”陈咏鸿说。
亲朋和街道多次出手相助,帮夫妻俩度难关
夫妻俩遇到困难,特别是陈咏鸿出车祸后,亲朋好友伸出了援手。“我刚出车祸那会儿,亲朋好友经常来给晓丽搭把手。现在,晓丽每年都要去合肥的医院住院进行体内排铜,费用在2万元左右,也都是向别人借的。晓丽的母校吕墅中学的校友,还专门为我们捐款。”陈咏鸿说。
最让陈咏鸿感动的是他念中专时的一名同学,自从女儿上高一,那名同学在每年开学前都会将7000元学费送到家里。“现在,我女儿在苏州一家大学念大四,没有他的帮助,辍学的可能性很大。他是个好人,还经常参加你们的周末关爱,捐助困难家庭。”陈咏鸿说。
对于这个困难的贫病的特殊家庭,新闸街道也是尽可能为他们争取可以享受的政策照顾。民政部门为他们办理了低保,享受助残金补贴,大病医疗救助、女儿读书补助、低保重度残疾人送时补贴等外,还提供了临时救助补贴。
夫妻俩每天傍晚散步,成了新闸一带的“名人”
现在,每天凌晨4点,陈咏鸿就会起床,徒步快走五六公里。“快走5年,我体质确实有所加强。我就想锻炼好自己的身体,让自己更健康,我再生病,谁来照顾晓丽呢?”陈咏鸿看着妻子,眼里都是疼爱。
“老陈夫妻的恩爱在我们街道是出了名的,两人几乎每天搀扶着在新冶路和新昌路上散步,多少年来都是这样,画面感动了很多人。”新闸商会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焦晓丽走路十分困难,陈咏鸿十分耐心,一小步一小步地跟在边上。
陈咏鸿拿出了一份《常州晚报》,称自己是晚报的忠实读者,每天都要买一份,带回家和妻子一起看。“我们都喜欢看报,特别是常州晚报,上面的本地新闻很全很实用,国际国内的新闻也让我们开眼界。”陈咏鸿说。
一本“感恩本”,仔细记录大家的恩情
临别时,陈咏鸿打开一本笔记本,将这次新闸街道商会捐助的物资记录了下来。记者看到,这本笔记本上详细记录了,当地政府和亲朋的每一笔捐助。
“我们生活艰难,靠低保过日,如果没有大家的帮助,就没有今天。我也经常跟女儿说,要学会感恩,毕业后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陈咏鸿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