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的本质是文化教育。蔡元培先生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涉及人的行为,而且从价值观这个层面引导人,使人学会怎样做人。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能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激活学校生命力。
花木文化、书法文化、润泽文化、自觉教育、赏识文化……记者近日走访常州市多所中小学,了解到各校具有自身特点的校园文化。
嘉泽中心小学:花木文化培育花样少年
嘉泽中心小学地处闻名全国的“花木之乡”——嘉泽镇。作为区中心小学,宣传地方文化义不容辞。因此,该校在校园建设和绿化上突出“花木之乡”的特色,将学校建成花园,同时打造花园课堂,推进花木文化校本课程的实施。
在学校的环境绿化方面,校园的花草树木都有挂牌,对它们的名称习性等进行介绍,而前后连廊也挂满的诗配画都是有关花木的。此外,学校开辟了占地500平方米的植物园种植经济花木,同时在每个教室设置花木角,摆放各类花草盆栽,为学校花木文化的实施创造了一个开放性的教育资源。
花木文化的实施旨在把学生打造成“花样少年”,开朗自信,热爱生活。
嘉泽中心小学学生在参加花木实践活动 图片来源:常州日报
学校从2000年起就逐步开发编制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花木文化》系列校本课程,并在这十几年中不断调整改进。目前该校的校本课程包括“识、观花木;种、修花木;说、写花木;画、创花木;花木与环境。”该课程内容实践性很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能否取得成效,关键是教师。除了校内教师,学校广纳“名师”,从花木生产者、花木营销员和学生家长中聘请“花木文化校外辅导员”,增强师资力量。
课程实施中,低年级以认识花木为主,中高年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拟计划、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置于核心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帮助学生不断完善选择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生创造,从中体验愉悦。
安家中心小学:书法课程成就每个学生
安家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已经逐步形成了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家文化”的独特印记。“家”文化的核心是“尊重每个人,发展每个人,成就每个人”,其中书法教育则为“成就每个人”的实施途径。
学校设有三大互动区域供学生随时与书法艺术亲密接触。“涂鸦区”的桌椅上摆放着笔墨纸砚,学生课后可以随意书写、创作,老师和其他学生可以即时批阅、点评、修改,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穿越区”以古代文房四宝的制作过程为情景展示,并提供简单的“小作坊”式制作体验,让学生对笔墨纸砚的来历有最真切的感受。“电子互动区”安装触摸屏电脑,学生可以随意点击了解书法家的故事和汉字的演变过程,欣赏运笔过程和名家名作。
安家中心小学2016年第二届书法节闭幕式 图片来源:常州日报
书法课程内容丰富,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必修课程中,低年级以硬笔(铅笔)字的训练为主,培养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等良好的书写习惯;中高年级拓展到钢笔,并逐步推开毛笔字的练习;高年级则进行楷书的初步书写。此外,为了增加课程内容的情趣性,学校把书法史、书法小故事等内容根据年段特点编入校本教材,让学生在习书的过程中更能领略书法文化的博大精深。
该校书法课程还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如与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班队活动等合作,在各学科教学中融入书法教育的要素,并能把书法课程实施中积累的教学策略、活动机制、评价方式等有机迁移至各学科,实现双向滋养。
魏村中心小学:“润泽”文化开启学生智慧
“润泽”文化为魏村中心小学文化建设的核心主题。“润泽”文化是一种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的文化,关注生命、处处有爱,同时注重陶冶和激励,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培育朴实大气魏小人。
环境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隐性资源,其作用不容忽视。该校在走廊、教室、办公室、生活区、活动区及人文景观精心设置,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效。学校的名人名言长廊、艺苑长廊、杏坛风采、过道、楼梯、草地、办公室处处都有从教师和学生中征集而来温馨提示语;每幢楼的教室外墙面上都有学生的优秀书画作品;每班有各具特色的班级牌、特色园地展览,渲染着各班的特色文化。
在教育教学上,该校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目标开展课题研究,目前学校统领性课题《基于学校办学理念的“润泽”文化建设的研究》已启动。
课程文化建设上,该校规范国家课程、挖掘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打造微型课程。具有魏小特色的课程体系旨在润泽学生心灵。所以,学校将课程整合形成两大领域:国家基础性课程加上个性化发展的拓展性课程。把课程分成品德与健康、语言与阅读、数学与科技、艺术与审美四块。此外,建筑模型、书法两门校本课程也在不断开发过程中,三至六年级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实行走班选修制,满足学生的差异发展。
华罗庚实验学校:自觉教育实现学生自觉成长
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由省华罗庚中学初中部与原金坛市实验小学于2003年合作组建而成。作为由“华罗庚”命名的学校,该校秉承华罗庚先生和段玉裁大师的自觉精神,形成了“自觉教育”的办学理念。
“做一名自觉的人”这一育人理念使学校重点关注学生的养成教育,从大事着眼、小处着手,努力在学生的心中树立一种“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的事自己管”的责任意识。近年来,学校组建了学生“小义工”、“服务自愿者”等学生自主管理队伍,实现学生 “自我管理,自主成长”。同时,该校的“学生成长导师制”由班级教师群体担任学生成长导师,学生先自主选择导师,再由导师根据自身特长和学生差异进行筛选,最后由班主任整体调控而组成的一个综合体。导师经常检查和督促学生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心理上的困惑;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规划人生。
学校的“自觉成长课程”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合理统整在一起,促进了学生、教师、学校共同成长。课程涉及:德育类,如《踏着大师的足迹》、《崇廉 尚洁 至善》、《快乐礼仪》等;学科类,如《珠心算》、《数学思维》、《立体阅读》、《情景英语》、《科学探究活动》等;活动类,如《动漫制作》、《robot创意》、《羽毛球操》、《篮球游戏》、《国学经典》、《课本剧场》、《华实摄影》、《金沙草木》等,目前已开设了50多门课程。
通过自觉成长,涌现出诸多品学兼优的学生:王思源、赵予倩被评为首届江苏省“百名美德少年”;孔悠获江苏省十佳小公民;华艺澄同学作为去年常州市唯一的少先队员代表赴京参加第七次少代会,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并与江苏省委罗志军书记一起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
丽华中学:“赏识”文化让“优秀”影响“优秀”
丽华中学创建于1986年,是一所普通公办初级中学,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50%以上。在该校办学三十年的历史中,逐渐构建了赏识文化,并在学校的景观、课程等方面将赏识文化渗透。
丽华中学新校于今年8月正式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在新学校投入使用前,学校开展了赏识语征集、赏识着作研读、赏识案例征集等工作,出版了第一辑“赏识”教育文集《看花儿在校园里绽放》;另一方面,围绕“赏识”开展了赏识标志征集和赏识文化景观设计等工作,采纳了不少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如今的新丽中内,处处体现了对学生和老师的“赏识”:校内的两个广场分别命名为“梦想广场”、“赞美广场”;校门西侧的大拇指塑像、优秀师生展示栏,校园大门东侧的“微笑林”、“悦纳园”等地设置了“赏识十典”主题浮雕,使“赏识”文化得到立体化、多样化的阐述和呈现。
课程中的“赏识”文化让学生更加自信。学校每年都会带领学生走进知名高校,让优秀学生与名校学生结对,使“优秀”影响“优秀”。此外,“赏识”理念与课程教学相融合。“赏识”校训融汇到课程建设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环节。每位教师将“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用赏识的举止浸润每一个心灵、用赏识的力量成就每一个生命”的教育主张落实到每一节课、每一项活动,让教师和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激发参与的热情。(常州日报 尤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