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退休教师蒋双凤在病床前立下遗嘱,把毕生积蓄50万元捐给遥观镇南塘桥小学……
在武进,蒋双凤不是第一位“裸捐”的退休教师。2016年9月,退休教师储振民完成老伴遗愿,将夫妻俩60万元积蓄捐给坂上初级中学;
2013年9月,退休教师孙国华将96张存款单190万元毕生积蓄捐给了漕桥初级中学。 似乎有一种无可言说的默契,让这份特殊的“心意”,在这座城市、这群人中传递。昨天上午,“中国好人”、88岁的退休教师储振民,给记者寄来一封信,委托我们转交给区委。他在信中说:“在武进,退休教师捐资助学成为一种风气,应该成为大家的骄傲与自豪。”
播种下的慈善,正在悄悄长大
“我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坐在家中客厅,88岁的储振民精神饱满,声音洪亮。
去年教师节前夕,储振民把自己和去世不久的老伴的毕生积蓄60万元捐给了坂上初级中学,用于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让爱心延续。外界不知道的是,捐出的60万元中,有两个儿子的22万元“借款”。
教师出身的储振民做事严谨,保持着记事、记账的习惯。他的账本上,工整地写着“帮助别人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上面清晰地罗列了1989年开始一家三代的爱心捐助。
储振民的父亲储绍熙,是坂上初级中学的前身辅华中学的创办人之一。1989年,看到家乡小学校舍破旧亟待修缮,90多岁的储绍熙捐出了1000元退休工资,是当时该小学个人捐款数额最大的一笔。1996年,坂上初级中学需要添置一批图书,他又捐出了一年的退休工资5000元……父贤传子子传孙,储振民说:“我们家两代三教师,我和老伴主要是受父亲的影响;后来,儿孙们也开始受我们的影响,积善的传承比任何物质的财富都珍贵。”
2013年,老两口迁居新北区后,曾向新北区政府承诺每年向困难群众捐助6000元;2014年起,两人又向武进区政府承诺每年捐款6000元帮助有困难的人,直至“百年”。去年老伴离世,仅有一个人退休金的储振民仍然表示,此前的承诺一直有效。“孩子们说了,缺多少他们来掏。”
储振民说话时,小小的重孙女乖巧地依偎在他身边,静静地听他讲过去。在这个家庭,播种下的慈善正在长大……
孩子们如花般绽放,是迟暮园丁的幸福
储振民对于记者的到来很是高兴,“我是在看到你们报道蒋双凤的事迹后,才有了写信的念头,一个接一个退休教师做出了同样的决定,这不是巧合。”
对于蒋双凤立下遗嘱捐资助学的举动,储振民没有觉得意外。时光回溯到1953年,时任遥观小学教导主任的储振民,和蒋双凤共事过一段时间。“安静,不多言,对学生真心好”,是他印象中的蒋双凤。
早上7点,德安医院养护病房,蒋双凤在护工的照顾下,喝了点温热的牛奶。“最近时不时有孩子们来看她,心里高兴,胃口也好了。”护工说,探病的人送来的东西都吃不完。
这天,南塘桥小学德育老师刘霁红,带着几个学生来了。“蒋老师,学校利用周一的升旗仪式,把你的故事与全校师生进行了分享,同学们都想过来看看您。”六年级学生马新垭,将一束犹带露水的鲜花摆在蒋双凤的枕旁。蒋双凤偏过头轻轻嗅了嗅,又转过头来对孩子们微笑。
洁白的枕面,衬得鲜花格外娇艳。这是蒋老师生命中收到的第一束鲜花,连丈夫傅荣泰都没有送过。这位87岁的老人,能够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跟随妻子的脚步,“在‘百年’后,也把积蓄捐献给我的母校遥观初级中学。”
青城不老,白塔永续。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头上的名字也未必流芳百世。垂垂暮年的园丁眼中,孩子们如花朵般绽放,一代一代,生生不息。
在人生这道“方程式”中,以另一种方式求得圆满
此时,在雪堰镇漕桥家中听完广播的孙国华,已经坐上了开往湖塘的公交车。9点不到,颠簸了一路的他,如常出现在常州二院阳湖院区急诊大楼二十病区602室,病床上的老伴沉沉地睡着。
“放心吧,老太太被照顾得很好。”一旁的护工掏出手机,给孙国华看暖心的一幕。画面中,主管医生史强和主管护师顾黎军趴在病床上,正在合力为老太太修剪脚指甲。“嗯,我放心,我放心,你们把她照顾得很好。”
如今的孙国华,再也经不起死别了。2013年8月,先天脑瘫的女儿离世;半个月后,他捐出了96张存单190万元毕生积蓄。一时间,外界哗然。当一切回归平静,老伴成了他在世间唯一的牵挂。尽管她不再明眸皓齿,不再笑靥如花,甚至叫不出一声“老头子”。
“其实,结婚以后,一直是她在照顾家里。2007年,她患上阿尔茨海默症后,我才学着洗衣做饭。”坐在老伴病床前,孙国华絮叨着。病房的门不时开合,记忆中的影像一个个闪回,但关于他的一切,都离不开教书、妻子、女儿……
鉴于女儿的特殊情况,40多年来,夫妻俩一直省吃俭用,将工资和补课酬金一点一滴积攒下来。“为人父母,总想着为女儿的将来多添一份保障。”面对四面八方涌来的赞誉之声,孙国华一再强调:这是在特殊情况、特殊条件下做出的特殊决定。190万元,是一位父亲对女儿的爱;捐出去,是对更多孩子的爱。生活归于平静,眼前的孙国华眉目舒展:“就当作女儿以另一种方式活着。”
病床前,陪伴的时间流走得很快。快10点了,孙国华不敢多留,他要赶在11:30前回到学校,解决一天的午饭。去年,为方便照顾二老,漕桥初级中学特地将他们安置到学校的职工宿舍。巧的是,2005年以前,孙国华一家三口就住在这里。离开的脚步,有些沉重;因为,可以执手的日子已进入倒计时。
教了一辈子数学的孙国华懂得,同一个方程式,有不同的方法求解。就像人生,“以另一种方式圆满,不求回报,也蛮好。”
孙国华、储振民、蒋双凤……我们很难描摹出这个群像的共同特征,唯有点亮的一盏盏心灯,洒在成长的路上,未来桃李盛开,灿若烟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