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市,有一群爱心义工,数年如一日,利用业余时间自发组织开展助老敬老、助学、环保公益、高铁亲情服务及大型赛事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市各大敬老院、社区,还将爱心传递到贵州等地的贫困山区。他们就是市汇众社义工协会的义工。
文明之花在爱心公益中绽放
汇众社的成立,源于一个感人的故事。2010年9月,家住上兴镇的一名大学生不幸被确诊为肝硬化,为了帮助他尽快战胜病魔,汇众社的3位发起人在溧阳论坛上发帖为这名大学生募集善款,并于2010年10月注册成立了一个无偿为社会提供义务服务的民间公益性社会团体——市汇众社义工协会。虽然这名大学生最终还是不幸离世,但是汇众社的成立却为所有热衷公益事业的市民搭建了一个公众公益平台。邓康便是这其中一员。从事餐饮行业的邓康从普通义工做起,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活动,不断成长,目前担任该协会会长一职。
“刚开始做义工,凭借一股激情参加了各项公益活动,担任会长后就需要转变角色,感觉到身上沉甸甸的责任。除了组织、办好每一次公益活动,更多的是思考如何带领整个团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拉赞助、项目调研、公益品牌推广、组织公益活动……邓康几乎将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奉献给了公益事业。在他的带领下,汇众社先后赢得了“溧阳市先进志愿服务组织”“江苏省青年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奖”“3A级社会组织”等荣誉称号。
推陈出新促公益发展更长久
3月4日下午,汇众社理事杨庸带着义工前往溧城镇敬老院看望老人,只见他们热络地与老人打招呼,询问老人的衣食起居,为老人剪指甲,陪老人话家常,老人们看到他们也特别开心。
“我们主要是通过开展各项公益活动,与市民近距离互动交流,从而呼吁更多社会爱心人士加入我们。因此,对待公益项目,我们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推陈出新,这样才能永葆生命力。”杨庸告诉记者,为提倡全社会关爱老人、传递爱与孝,2012年推出“爱心馄饨”公益品牌项目,经过不断的丰富与完善,已成为汇众社的传统项目,受到了社会一致好评。“起初我们只是为老人提供物质帮助,后来发现,相比物质,老人更缺乏的是精神关怀,对他们来说,倾听和陪伴才是最好的礼物。随后,我们不断丰富完善敬老工作,更注重为他们提供精神层面的帮助,比如说为他们过生日、送戏曲、放电影,陪他们聊天话家常等。”
家住后街新村的汤阿姨今年71岁,是一名孤寡老人,四年前老伴的离世让原本性格开朗的她逐渐变得心情抑郁,身体状况也变差。2015年1月汇众社的义工对汤阿姨开展了结对帮扶,两年来在义工的关怀与帮助下,汤阿姨渐渐从悲伤抑郁中走出来,精神状态大有改善,身体也变好了。义工的善举让她深受感动,汤阿姨也跟随义工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奉献爱心。
“看到汤阿姨由最初的受助者变为志愿者,看到身边的亲朋好友、社会爱心人士陆续投入公益事业,我们也感到很欣慰、很幸福。”邓康告诉记者。目前,汇众社共有200余名义工,他们来自全市各行各业,因为热爱公益事业、怀揣共同信念而聚集在一起,用爱心坚守浇灌文明之花,传播正能量。“建设美丽溧阳、创建文明城市是一项为民谋福利、为城市谋发展的大事好事,离不开我们每一位市民的努力,我们既是参与者、奉献者,也是受益者。众人拾柴火焰高,希望能有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加入我们,为创建文明城市、建设美好家园出一份力、增一份光、添一份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