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晚饭,71岁的孔福效和69岁的李亚珍夫妇俩,就相携着往花东社区的健身广场走去。路程并不远,通常18点15分到达广场。老夫妻俩一通忙碌,广场上的灯亮了起来。随着音乐声响起,四周的广场舞爱好者纷纷围拢过来。
点30分,广场舞正式开始。李亚珍站在领舞的位置,开始带着大家复习最近新学的一套广场舞。“左侧腰往上”,“重心放在前脚”,“1、2、3,转身”……前排的人群动作熟练,不管是转身还是踏步,总能和着节奏。后排和外围的舞者就差了些,他们大多一边跳,一边紧盯着旁边的人,动作总是慢上一拍。孔福效就站在偏外围的位置,动作刻意放慢,以便周围和后排的人能够看清楚。
夫妻俩告诉记者,2005年广场舞刚刚兴起的时候,社区健身广场有专门的老师来教。孔福效和另外两个志愿者,每天负责把音响搬到广场上。渐渐地,老师不来了,其他志愿者也不再坚持,唯有孔福效,仍然每天把音响搬到广场上,供大家跳舞。
看着老伴每天都要到广场去放音乐,李亚珍开始跟着视频自学广场舞,不久后,就担任起领舞的角色,把新学的广场舞教给大家。“刚开始的时候,我在家里给他‘开小灶’,让他熟练了也能当个助教。”李亚珍笑说,看着一辈子没跳过舞的老伴一本正经跳起了广场舞,“那画面很欢乐啊!”
在很多人看来,播放音乐是个小事情,但坚持的背后,付出是众人看不见的。2005年至今,夫妻俩相伴在广场上坚守了12年,下雨天才是他们的休息日。因为每晚都要为跳广场舞的人群服务,夫妻俩甚至没法吃一顿完整的家庭聚餐,连亲戚家都很少走动。“我们家里聚餐,都是挑离广场近的古方路美食街,亲戚们迁就我们早点开席,但中途吃了一半就要赶过来。”李亚珍说。
如今,老夫妻俩最大的心愿,就是趁身体硬朗的时候,出几趟远门,到全国各地旅行。“希望有新的志愿者加入进来,给我们放个假,出去走走。”孔福效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