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至20日,“江苏好记者讲好故事”成员库的13位成员,在扬州、泰州和淮安等地进行6场巡讲,一个个亲历、亲见、亲闻、亲为的故事,跃动着社会的正能量,展现出媒体人坚守新闻理想、砥砺前行的风采。
坚守,因为肩上的责任。深入新闻现场,是记者的责任。靖江“4·22”火灾发生当天,泰州广播电视台记者封思强是唯一深入火场的记者。他和消防战士一起,冒着生命危险连续工作16个小时。30岁出头的封思强,自拍了几张工作照,发到栏目工作群里,开玩笑说:“如果我出不来,这就是我的遗照。”他说,那次采访经历让他更深地理解了记者的责任,今后他还会“离现场近一些、再近一些”。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记者王谷雨,在“6·23”特大龙卷风冰雹灾害发生后,深入灾区采访,泪水在眼眶中打转时,她提醒自己,“灾区不需要眼泪,灾区需要我们尽记者的职责”。她和同事们用一批鲜活感人的报道,传递信心与力量,也创下连续工作44个小时不睡觉的纪录。
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击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也是记者的责任。2015年,中宣部刊发《新闻阅评》认为,新华日报舆论监督保护了群众利益,化解了矛盾,推动了工作。2016年,中宣部再发《新闻阅评》,肯定新华日报敢向问题“叫板”,群众纷纷叫好。新华日报记者陈道龙,已坚持舆论监督26年,努力挖掘真相,将“制度趋于完善、问题及时解决、合法权益得到维护”,作为调查记者的“开心一刻”。江苏省广电总台广播中心记者朱亮,多次深入骆马湖,调查非法采砂情况,差点被鱼网割破喉管,最终发出了推动骆马湖全面禁采的报道。
记录发展转型,传承时代精神,同样是记者的责任。宿迁广播电视台年轻记者周凌梓,在“让人无处可躲”的异味中,持续记录曾经的废旧物资回收加工地耿车镇转型的过程。盱眙广播电视台的记者们,采访16位在黄花塘战斗过的新四军老战士及其后代。该台广播中心主任谭志媛回忆,面对渴望宣传新四军故事、传承新四军精神的目光,她体会到记者的职业使命。
坚守,缘于火热生活的醇厚滋养和采访对象的无声教诲。百位老人的“孝心儿子”李银江、坚守孤岛30年的“大湖卫士”孙成斌等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让淮安广播电视台记者周俊领悟信念的意义。“我要将他们的坚守精神融入工作,在新闻道路上撸起袖子加油干!”报道过“爱心邮路”、寻访过“爱心姐姐”的如皋市文广传媒集团副总编刘琍,发出“写中国好心人、做百姓好记者”的誓言。扬州日报采访中心民生部主任胡俭、南京广播电视台经济频率副总监单通、扬州广播电视台新闻频率副总监庞丹阳,有着共同的感受——从所报道的平凡人身上,汲取前行力量。
坚守理想,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南通交通广播“有理走天下”节目主持人、记者方越,帮助两名车辆被无故注销的南通车主,千里维权到内蒙古。此后,他探索出与外地同行联动,推动问题解决的办法,联动伙伴,不仅有江苏省内媒体,还有上海、浙江、江西等地的媒体,他认为“地方台也要努力作为,发挥更大的力量”。在中哈边境无人区,77岁的魏德友义务守边52年,沿边境线走过的路相当于绕地球5圈。现代快报记者鹿伟和同事们,用10天跟着老魏叔放羊、巡边、聊天。他们把老魏叔的故事做成H5,迅速引爆网络,成为“现象级”传播。“总有一股温暖和力量激励我们,不忘初心、勇于创新、一往无前。”鹿伟说。
好故事,讲一路感动一路。此次巡讲,1200多名听众,包括当地媒体人、高校师生,以及机关、事业单位、乡镇、社区的工作人员。盱眙广播电视台总编办主任张士云说,巡讲活动是“走转改”的鲜活教材,讲述记者为何走基层,怎样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泰州日报市区部主任钱建虎告诉记者,部门所有记者都来听巡讲,会后大家要深度研究,怎样把好故事讲出来、讲好身边的故事。淮阴师范学院传媒学院大一学生张泽凡说,没想到做记者这么辛苦,但这个职业非常有意义,他会努力学习,为将来当记者做好准备。“既为故事里的人感动,也为记者们的敬业、担当感动。”宝应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张大庆说,“主流媒体,完全可以捧出广大群众爱看、信服的报道。”
2016年7月,“江苏好记者讲好故事”成员库成立,吸纳了经过层层选拔的43名媒体人。今后,江苏省三教办还将组织巡讲,使这项活动常态化,更广泛地传播好故事,激发媒体人生产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产品。(新华日报 徐冠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