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华电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职工陈一峰,热衷收藏一些与公司相关的历史资料。近日,他从网上淘到一份1926年5月30日的《图画时报》,在这一天的这张上海出的报纸上,登了2条与常州有关的新闻,一条是关于戚电厂的第二任董事长陆伯鸿的,另一条是关于由常州文化名人刘海粟先生创办的上海美专的。而据常州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叶康宁介绍,上海的这份《图画时报》,还是由溧阳先贤狄平子支持创办的。
发稿前,记者了解到,陈一峰已将这份《图画时报》捐给了公司,为公司“档案柜”提供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
一个关键词引导他淘到一宝
陈一峰说,他常在网上输入关键词,比如“戚电厂”或已知的与戚电厂有关的某位名人,看有哪些老书、老杂志、老报纸上有过。
2017年春节过后,他输入关键词“陆伯鸿”查找,发现孔夫子网上有卖一份民国时期的老报纸《图画时报》,里面有这个名字。于是他花180元买了。
陈一峰说,现在公司正在筹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他又是资料收集组成员,所以这张老报纸已经被他捐给了公司。
《图画时报》,是一份小清新的报纸
记者看到,这份《图画时报》共有4开8版。纸张已经泛黄,每一版的边缘部分都有些发黑破损,但是图片和文字依然清晰。排版用的繁体字,都是从右往左、从上往下排列。
《图画时报》的报头左侧是“民国九年创刊”和“征求”启事,只要是“时事及游艺装束美术照片,酬金从优,其有精贵之品,如经来函声明,并可于制版后寄还。”报头右侧是总号数和每星期日出版,并有“上海时报奉赠”字样,说明《图画时报》当时是附赠的非卖品。
记者看到,除头版两张大照片外,另外七个版上少则3张,多则7张照片。照片都放得很大,配以非常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所有图片集中反映了当时苏南一带的风情,主要由学校照片(女生外出写生和上课、学校运动队、校园农场耕种、毕业留念等,其中7版就发了圣美丽女校之茂嫣会即文化艺术节演出的7张照片)、社会名人照片(袁世凯孙子英国留学照、社会名流子女结婚照等),还有一些时事新闻照片(上海消费合作社成立、上海东华大戏院落成等)。
记者注意到,所有照片的内容都是健康向上的,几乎没有负面消息。照片里多姿多彩的女学生,更是充满蓬勃朝气。用陈一峰的话说,看了这份报纸,感觉那个时候的人们精神面貌不错,生活也不是想像中那么贫乏。这应该可以算是当时小清新的媒体了。
《图画时报》的广告也以图片为主,像头版下方有一则上海某电影公司推出新片的预告,4版有半个版就是电影广告,三幅大照片分别介绍了这部新片的女主角,及另外两家电影公司推出的两部新片。另半个版则是妇女保健品和幼儿营养品的广告,分别配有女士和儿童的漫画。此外还有商场鞋服、冷饮店、消字灵的广告。
上海美专国画系在杭州写生 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这张报上,登了2则与常州有关的新闻
让陈一峰最感兴趣的,是这张报纸上出现了陆伯鸿的“影像”,这是一张登在五版左上角的陆伯鸿半身像,图片说明是上海总商会推举陆伯鸿去美国费城博览会,并赠与华盛顿大学一座银塔,作为中美商科辩论赛的奖品。
而在另一张登在二版右下角的多人合影,也与常州相关,图片说明是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学生,由教员许醉侯率领到杭州写生,并在灵隐之一线天留影。而这所学校,正是常州刘海粟创办的。
陈一峰查阅了厂志发现,戚电厂的前身是中德合资的震华制造电气机械总厂,实行董事会体制。首届董事会成立于1921年11月21日,管理机构设在戚墅堰厂内。1927年11月28日选出第二届董事会,陆伯鸿当选为董事长。由此看来这期《图画时报》报道的陆伯鸿,是在成为戚电厂的第二任董事长之前出国赠塔的。
据公开资料,陆伯鸿1875年生于上海,1937年身亡。1911年他接手濒临倒闭的上海内地电灯公司,迅速扭亏为盈。1949年后改为上海南市发电厂。2007年出于世博会建设需要,发电厂关停。
据《上海秩事大观》记载:上海南市电车厂创于1912年4月,主之者为陆伯鸿,奔走运动、竭力提倡,得官厅之许可、资本家之协助,于是集20万金而成此伟大计划,亦即华人破天荒之自办电车也。1913年8月11日,华商经办的第一条有轨电车正式通车。电车车头上端,安装有“绿白红”三色的三盏电灯,据说是陆伯鸿名字的吴语发音的谐音。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黄惇在《民国时期上海美专的篆刻教育》一文中介绍,1912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所艺术学校图画美术院(上海美专前身)诞生。校长刘海粟曾发表《昌国画》一文,并使国画作为本土艺术,在上海美专第一次被纳入现代教育成为一门学科。
1923年9月上海美专开办国画科一班,诸闻韵任主任,许醉侯潘天寿为教授,首招新生20余人。1924年成立国画系。《图画时报》上的这张照片正是许醉侯领着第二届国画系学生外出写生的证明。而上海美专又正是南京艺术学院的前身。
陈一峰在仔细研究淘来的《图画时报》 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图画时报》由狄平子支持创办
据常州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叶康宁介绍,《图画时报》的最重要的常州元素,其实是它的幕后推手是一位常州人,也就是上海《时报》馆老板狄平子。狄平子是溧阳人,是一位学贯中西的“跨界通才”,办过报、开过书局、是革命家、书画家、鉴赏家、佛学家。(常州晚报2016年6月3日曾经进行过报道)。
叶康宁副教授说,1904年6月12日,《时报》正式创刊,很快便风靡知识界。《时报》有一个影响至今的举措就是创立副刊,由编辑包天笑向狄平子提出,得到狄平子的赞赏与支持,选登社会投稿的生活小品、游戏文章、幽默笑话、讽刺歌曲等,五彩缤纷,趣味盎然。
而《图画时报》也可以说是《时报》副刊的一个衍生,主编是戈公振。正是在开明老板狄平子的赞许支持下,《图画时报》得以顺利创刊,并很快受到读者热烈欢迎,使得《时报》销量也随之大增,上海北京天津等地报人纷纷效仿,一时掀起了一股“画报热”。《图画时报》也被誉为公认的“中国现代摄影第一画刊”。(常州晚报 舒翼)
照片中的陆伯鸿颇有大佬风范 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链接:《图画时报》始末
世纪80年代以《点石斋画报》为先河的石印画报问世,直至20世纪初,中国的画报一直沿用手绘图画,多带有个人主观成分,难以真实还原现实。随着欧美报纸附设画刊之风盛行,在《时报》任职的戈公振最先认识到新闻图片对报纸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于1920年6月9日创刊《时报图画周刊》,结束了中国画报的“石印时代”,开启“铜版时代”,以中国第一份报纸摄影附刊的身份,掀开中国画报史上崭新一页。1924年2月17日更名为《图画时报》,初为周刊,自358期改为三日刊。1935年10月13日停刊。
《图画时报》选用照片分为6类:一是时事照片,要求极其迅速,以在报纸上没有揭载过的为限;二是风景照片;三是学校照片;四是艺术品照片;五是名人照片;六是风俗照片。特别是1929年起,一改纯文字配以简单手工绘图范式,率先以新闻图片为主报道体育比赛消息,使《时报》声名鹊起,从此与《申报》《新闻报》三足鼎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