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忙着小麦治虫,他们每天早晨7点就下了田。”日前,金坛区朱林镇唐王村党总支书记丁沧宇告诉记者,正因为田头活跃着一群年轻职业农民,村里提前摘掉了经济薄弱村帽子。
唐王村地处茅山老区,201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17万元。2014年,该村被列入金坛第4轮结对帮扶和常州百千万帮扶经济薄弱转化村。
新上任的村“两委”班子以此为契机,想方设法寻求富民强村出路,先后流转土地2700多亩,由村集体连片整治后自主经营,种植优质稻米。由此,村民每亩土地净增效益400元,当年村集体收入也增至74万元。
丁沧宇介绍说,为使村民流转的土地效益最大化,由村集体成立了农地股份合作社、唐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添置92台套农机具,21名农机手以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等年轻人为主,平均年龄32岁。除了服务合作社以外,他们还开展跨区作业,为农户提供从育秧到收割的全程机械化服务,作业面积近万亩。
平时,村里对农机手实现“网格化”管理,不仅为他们缴纳养老、医疗保险,还拿出一定经费绩效考核,农机手在合作社收入最多的每年有8万元左右。几年下来,合作社没有一名农机手离职,29岁的退伍军人汤洪斌还因工作出色被列为村后备干部。
该村还以扶持措施引导村民自愿流转土地1200多亩,先后创办5个家庭农场,其主角也是年轻职业农民。村民庞洪锁原先家庭负担重,村干部帮助其流转土地400多亩,并为他担保小额贷款20万元,添置插秧机、收割机。他农忙时帮其他农户农机作业,现在家庭年收入20万元以上。
“前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就超过100万元,提前摘掉经济薄弱村帽子。”丁沧宇透露,依托农机、农地、农产品销售三大经营主体,发挥年轻职业农民的工作热情,做好一二三产融合文章,2017年有望完成产值1200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30万元。(常州日报 赵鹤茂 葛安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