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晚报记者5月18日从常州市文广新局获悉,265省道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即将圆满收工。此次,在金坛薛埠镇共发掘出8个土墩墓,3个六朝砖石墓以及两个明清窑址。到目前为止,已出土原始青瓷、几何印纹硬陶等文物上千件。据介绍,根据对出土的文物分析,推测土墩墓的时代为周代,距今近3000年,为研究当时江南地区的丧葬习俗、生产生活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这也意味着,3000年前的常州人就已经用上了瓷器。
土墩墓具有显著的江南文化特色
据介绍,江南土墩墓是江南地区青铜时代特有的墓葬形式,商周时期的先民们在安葬逝者时不是往地下挖墓坑,而是平地建墓,堆起馒头形的土墩。土墩墓是江南地区分布最广、保存最好、最为典型、最具土着文化特色的遗存。
因为265省道建设需要,在江苏省文物局统一领导安排下,2016年年底,由南京博物院、江苏省考古研究所牵头,联合常州、金坛、淮安、镇江以及徐州等地6支考古队对省道整个线路内文物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保护工作。
考古现场负责人、江苏省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曹军透露,考古队自2016年12月进场以来,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揭开封土,清理出下面的墓葬和器物群。
其中,立夫路一座一墩多墓的向心式土墩墓颇引人瞩目。“土墩墓有一墩一墓的,也有一墩多墓的,一墩多墓又存在向心式结构。”曹军说,该结构通常是同一个家族中,以主墓为圆心,后去世的人向外以圈状扩散新的墓葬,最终各个墓葬之间呈现向心圆的形式。该土墩墓已发现外围墓葬7座,此次清理出土的较多为陶器,原始青瓷器,甚至还有青铜矛。由于江南的土壤呈酸性,此次没有发掘出遗骨。
土墩墓中出土的青瓷器 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精美青瓷展现先进生产力
曹军介绍,此次考古发掘首次在土墩墓内部发现了祭祀台,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学术空白。考古人员还发现,部分古墓的堆筑方式也很罕见——一座直径达40多米、高度达7米的土墩墓,呈现放射形堆筑。考古人员推断,这一现象反映了古人对太阳的崇拜或信仰。
3000年前的当地人生活达到什么水平?据介绍,此次墓葬随葬品和器物群中主要有几何印纹硬陶罐、陶瓿、陶坛,夹砂红陶鼎、陶釜、器盖,硬陶盂、陶碗,青瓷碗、盘、盅,泥质灰陶盆、陶罐、器盖等。“尤其是带有釉色的精美青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较高的烧造工艺和生产力。”曹军说。
接下来,考古人员将对文物进行清理、修复、记录,之后,这些出土文物将进入金坛博物馆安心“休息”。
航拍土墩墓原貌 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重大工程中实施文物保护的典范
常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周晓东表示,此次土墩墓群的发掘除了成果丰硕,也是在开展重大工程中实施文物保护的典范,对常州地下文物的保护也有重要意义。
江苏省考古所副所长周润垦表示,考古发掘的目的除了抢救珍贵的文化遗产外,更重要的是更加充分地了解遗址、墓葬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从而推进文化遗产的保护。
以土墩墓为例,土墩墓作为江南地区最具特色的周代土着遗存,为研究当时葬俗和社会结构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考古学材料,同时一墩多墓向心型结构的形式,是当时家族墓葬形制的突出体现,该类墓葬形制对中国汉代家族墓葬形制的形成、日本弥生时代的坟丘墓和古坟时代的古坟、韩国马韩时代的墓葬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多年以来,日本、韩国学者多次到苏南地区对土墩墓进行考察,以土墩墓研究为主题的国际会议已成功召开多次,成果颇丰。(常州晚报 赵文中 刘懿) |